[发明专利]一种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分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5461.2 | 申请日: | 198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38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27 |
发明(设计)人: | 宣道中;吴玉今;白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凡口铅锌矿 |
主分类号: | B03D1/02 | 分类号: | B03D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新才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铅锌多 金属 硫化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属有色金属选矿领域,归国际专利分类表中的B03D类别,用于选别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分离。
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矿石性质复杂,常含有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细、共生致密,分选比较困难,特别是铅精矿品位难以提高。目前,处理这类矿石多采用铅、锌、硫优先浮选流程,即将原矿先磨到要求的细度,在磨矿作业中添加石灰、丁基黄药控制矿浆pH值约12。经磨细后的矿浆加硫酸锌、二号油搅拌后,进行铅粗选。获得的铅粗精矿再磨后,添加石灰、硫酸锌,在矿浆pH12左右进行四次精选,即可获得最终铅精矿。这种优先浮选流程中的铅粗选作业有较高选别效率。然而,铅粗精矿夹带过量油药,各种矿物又受到重金属离子的污染,致使分选困难,铅精选选择性较低,中矿循环量过大,难以提高铅精矿品位。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铅粗选泡沫带来的大量油药和矿浆中重金属离子的干扰所造成的铅精选的选择性差、中矿循环量大、操作比较困难等缺点,以提高铅与锌、铁硫化矿物的分离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是将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的原矿按现有技术的优先浮选流程进行选别,即将矿石磨到细度为-0.074毫米占85%,在磨矿过程中添加丁基黄药250克/吨和石灰,控制矿浆pH值约12。向磨好的矿浆添加硫酸锌1000克/吨和二号油22克/吨,搅拌3分钟,进行浮选粗选10分钟,得铅粗精矿。然后将铅粗精矿再磨到-0.042毫米占90%以上后,添加石灰、硫酸锌500克/吨、腐植酸钠300克/吨、控制矿浆pH值约为11.5以上,搅拌3分钟,浮选5分钟,得第一次铅精选精矿。此后,再进行第二次铅精选,添加石灰、硫酸锌250克/吨、腐植酸钠150克/吨,控制矿浆pH值在11.5以上,搅拌3分钟,浮选5分钟,得第二次铅精选精矿。第二次铅精矿,按常规的石灰、硫酸锌法,再经第三、第四两次精选,即可获得最终铅精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铅粗精矿的精选过程中添加了腐植酸或其盐类(钠盐或铵盐等),它和硫酸锌、石灰相组合,成为获得铅精矿的一种分离方法。腐植酸主要由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所组成。它含有较多的酚羟基、醇羟基和羧基等含氧活性基团。它对矿浆中过多的油药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对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螯合作用,从而能调整泡沫状态,加强对闪锌矿和黄铁矿的抑制,使方铅矿保持易浮状态。
腐植酸或其盐类的添加量一般为10~1000克/吨,随矿石性质、添加地点和粗选药剂制度而异。第一次铅精选腐植酸盐添加量以150~500克/吨为宜,第二次铅精选腐植酸盐添加量以50~300克/吨为宜。
腐植酸或其盐类用于铅精选时的矿浆pH值与捕收剂种类有关。当用苯胺黑药时,要用石灰控制矿浆pH值为9~11.5;当用丁基黄药时,要用石灰控制矿浆pH值为10~12.5。
本发明对原矿含铅为4.6%、锌9.8%、铁20%的多金属硫化矿矿石进行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与常规分离方法比较,铅精矿品位由54%提高到61%;铅回收率由83.5%提高到85.5%。
本发明采用的腐植酸或其盐类价廉、无毒、原料来源广泛,制造工艺简单。腐植酸或其盐类是一种选铅抑制锌、铁的有效选矿药剂,它与石灰、硫酸锌组合用于铅锌多金属硫化矿分离铅是非常有效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凡口铅锌矿,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凡口铅锌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5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混合物中单一物质分选机
- 下一篇:车头灯系统及其所使用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