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B超胃肠造影剂的制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7105799.9 | 申请日: | 1987-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30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振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振才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强,朱黎光 |
地址: |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胃肠 造影 制造 工艺 | ||
本工艺制得的造影剂命名为ST-1胃肠造影剂,即B超胃肠造影剂。
本工艺还适用于某种治疗伤口溃烂及止血药物的制备。
现检索出在《中西医结合杂志》第四期第三卷248~250页上刊登的题目为“中医理论的X线诊断学研究”一文经与本发明仔细对照,发现该文与本发明不属同一类别,也就是说,国内外还设有与本发明相近似的研究。由于胃内粘液、声阻抗等因素的干扰,又设有找到适用的B超胃肠造影剂的制造工艺,所以B超尚不能检查胃肠道的病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造影剂的制造工艺,所制得的造影剂填补了B超对胃肠道病变检查的空白。
本工艺及实施例如下:
挑选→洗刷→浸漂→干燥→除硬膜→粗碎→细碎→干燥→过筛→消毒→装胶囊。
1.挑选:从海螵蛸中精选出长9cm以上、宽5cm以上,厚1.5cm以上,色白,完整者。
2.洗刷:用清水软刷将挑选出的海螵蛸洗刷干净。
3.浸漂:将洗刷净的海螵蛸用清水浸漂在池中2~3日,上用重物压住勿令浮起,每日换水1~2次,漂至无咸味及腥臭气为度。
4.干燥:将浸漂好的海螵蛸用日光晒干或用低温干燥法干燥(不超过50℃),或用真空干燥法干燥使海螵蛸内部水气蒸发。
5.除硬膜:将干燥好的海螵蛸两个表面的硬脆角质、半透明的皮膜用手工或机械方法除去。
6.粗碎:将除去硬膜的海螵蛸粉碎为粗粉。
7.细碎:将海螵蛸粗粉再加工为细粉。
8.干燥:为了方便过筛,细碎后的海螵蛸细粉,再干燥一次,为低温干燥(不超过50℃)使细粉充分干燥。
9.过筛:将干燥后的细粉过100目筛。
10.消毒:将过筛后的细粉置硫化罐内经SO2气体消毒,再摊放置紫外线灯下照射15分钟。海螵蛸细粉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在80%以上,胶质、有机质在10%以上。
11.装胶囊:将80%的海螵蛸细粉以起胶质作用的20%的100目白芨细粉,混合均匀,分装胶囊。即制得B超胃肠造影剂。
其造影原理如下:造影剂中的碳酸钙中和胃酸后产生CO2气泡,饮水500~1000毫升后呈“雪花状”浮游现象,由于造影剂中的胶质物质对溃疡、癌肿粘膜表面上能逐渐积聚、融合成索块或光团图象,形成明显的界面,由于造影剂能使胃腔充盈造成胃壁粘膜在声阻抗方面的差异,从而显示胃形态、位置、胃腔大小,胃壁厚度,排空时间及胃病变所在情况;能显示胃肠功能紊乱;显示小肠、盲肠、结肠各部位的病变。
用本工艺试制成的B超胃肠造影剂,从1983年至1987年6月止,共做了1323例病例,对胃炎、胃窦炎、慢性线表性胃炎、胃下垂、胃癌及胃肠道肿瘤进行诊断,并与X线、胃镜、病理活检、手术对照,超声符合率可达96.2~98.6%。
附:贵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检索出的一篇文献及对检索结果的分析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振才,未经宋振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57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木质雕塑产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锅炉燃烧用的烟煤型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