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前轴成型辊锻工艺无效
申请号: | 87106374.3 | 申请日: | 198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08976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8-01 |
发明(设计)人: | 黄致远;杜朝晖;徐顺生;肖安政;陈昌银;张春景;王昌诚;张洪程;王昆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谷城汽车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B21K1/06 | 分类号: | B21K1/06;B21H7/00 |
代理公司: | 襄樊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孟景前,樊灵芬 |
地址: |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前轴 成型 锻工 | ||
本发明属于金属制品的锻造和轧制技术。
辊锻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锻造新工艺,近年来,国内成型辊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应用,但像汽车前轴这样大而复杂的锻件,采用成型辊锻工艺还未见报导。在国外,汽车前轴的生产是先采用辊锻制坯,然后采用万吨级热模锻压力机成型及模锻锤模锻成型。目前我国生产大型锻压设备的能力差,引进和使用该设备的能力也较差,所以直至今日,全国只有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一汽)和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有这种大型锻压设备,二汽是在七十年代引进西德奥穆科公司12000吨压力机生产线的。当时投资1000万美元,一汽八十年代初利用西德奥穆科公司12500吨压力机(由第二重型机器厂引进技术资料,自己制造,出售给一汽)花费了3000万人民币,这样的投资,在中小厂是根本办不到的。一汽”、“二汽”两条生产线,生产汽车前轴合计25万件/年,这一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采用其它工艺生产汽车前轴,有明显的缺点,如模锻工艺震动噪声大,工人劳动条件差,厂房地基要求高,胎模锻造道次多,锻件质量差,生产批量小,不能适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前轴的生产从制坯、予成型到终成型均采用辊锻工艺。使用该工艺生产汽车前轴,投资少、生产率和利润率高,锻件质量好,适用面宽。
本发明的特征是:
1、汽车前轴生产中制坯、予成型及终成型的辊锻模具装在具有如下参数辊锻机的锻辊上。
辊锻机参数是:
辊锻力≥400吨;辊锻力矩≥40吨米。
转速≥8转/分;电机功率≥245千瓦。
2、制坯模具采用了典型的异形截面:礼帽形型槽,并在其上刻有阻力槽,以解决辊锻中产生的不均匀变形和要求的宽展(见图6B-B及C-C)。因采用该截面比采用其它任何截面,如椭圆形、圆形、方形、菱形得到更大的宽展量,且能解决予成形时左右侧存在的不均匀变形,以保证毛坯顺利地进入型槽,使辊锻得以正常进行。
3、为解决辊锻各道次的周期啮合,前滑值选为0.5~1.5%比较合适
4、为解决锻件两个“拳头”(见图1、图2中的1)的良好成型在予成型及终成型辊锻时分别在后壁易成型区hz各成型一个“拳头”,并去掉予成型辊锻模的前壁,以适应毛坯的长短变化(见图5A、B)所谓后壁是指图4、5中的h处,前壁是指图5中的g处。
5、为解决辊锻件长度波动,采用中频感应炉加热,以严格控制始锻湿度,另外在切边后铺以定长弯形模具来保证锻件长度的要求。
6、为保证制坯辊锻件平直出模,采用了“上压力”轧制的方式,即图6A、B视图中4处直径R4大于5处直径R5。并在辊锻机后方设置接料工作台,以娇正制坯辊锻件向下弯曲。
在图1中:A是终成型辊锻件图的主视图;
B是终成型辊锻件图的俯视图(1处为“拳头”2处为
“钢板座”)
在图2中:A是予成型辊锻件图的主视图;
B是予成型辊锻件图的俯视图。
在图3中:A是坯辊锻件图的主视图;
B是坯辊锻件图的俯视图。
在图4中:A是终成形辊锻模具上模图
B是终成形辊锻模具下模图
A-A是终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B-B是终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C-C是终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D-D是终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E-E是终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F-F是终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G-G是终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在图5中:A是予成形辊锻模具的上模图(1为前壁区)
B是予成形辊锻模具的上模图(2为前壁区)
A-A是预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B-B是预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C-C是预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D-D是预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E-E是预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F-F是预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G-G是预成形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在图6中:A是制坯辊锻模具的上模图;
B是制坯辊锻模具的下模图;
A-A是制坯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B-B是制坯辊锻模具的截面图;即“礼帽形”截面
C-C是制坯辊锻模具的截面图;即“礼帽形”截面
D-D是制坯辊锻模具的截面图。
关键辊锻模的设计步骤如下:
1、根据另件图绘制锻件图及辊锻件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谷城汽车配件厂,未经湖北省谷城汽车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6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A类音频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图像信号编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