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106655 | 申请日: | 198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6655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博;乌実喜代一;高塚桂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0 | 分类号: | H02B13/00;H02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树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绝缘 开关 装置 | ||
本发明有关气体绝缘开关装置。
图3为例如已在日本专利特开昭60-213213号公报上揭示的传统的三相成套型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一例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平面图。
此外,若要表示其单线接线图,就是如图5所示。
传统装置就如同上述那样,经断路器容器1,在主母线一侧通过母线隔离开关3和主母线2连接,另一方面,在线路一侧通过线路用隔离开关4和两条部分的电缆接头,即第一电缆接头5和第二电缆接头6连接。
对于图3,若从断路器容器1对线路一侧的机器构成进行说明,则作为断路器容器1的第一电缆接头5一侧的引出端子的第二引出端子19,是通过波纹管13和第一电缆接头容器9的第二引出端子20与第一电缆接头容器9连接,在此第一电缆接头容器9中安放有线路用隔离开关4和第一电缆接头5。
进一步,从第一电缆接头容器9的属于第二电缆接头6一侧引出端子的第一引出端子21向第二电缆接头容器10的连接是通过属于第二电缆接头容器10引出端子的第一引出端子22进行的。
此外,符号7为连接机器的导体,8为绝缘隔板,11为从第一电缆接头5引出的第一电缆,12为同样的第二电缆,14为对断路器容器1内的断路器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15,16分别为第一,第二电缆用的变流器,17为接地开关,18为使断路容器1内的断路器和母线隔离开关3连接的第一引出端子。
由于传统的三相成套形气体绝缘开关装置如以上那样构成,在第二电缆接头容器10的内部构造中,必需使把第一引出端子22和第二电缆接头6连接起来的导体7延伸得很长,此外对第二电缆接头容器10来说,存在的问题是:因具有无用的高度而不经济,以及没有有效地利用安装空间。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可不使组成容器大形化,且经济又节省空间的三相成套形气体绝缘开关装置为目的。
有关本发明的三相成套形气体绝缘开关装置,是通过第一电缆接头容器和第二电缆接头容器的相互引出端子的连接部的地上高度降低到靠近两电缆接头顶部的高度,而使第二电缆接头容器的高度比第一电缆接头容器的高度低。
由于使第二电缆接头容器的高度的尺寸缩小到比原来的小,因而能使该容器以及在该容器内安放的部件成为小形而轻量化,在经济上具有优越性,此外,也能促使由此而产生的新的空间有效利用。
实施例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作说明,该附图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
图1为其侧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当然,其单线接线图和在传统技术中表示的单线接线图是一样的。
图中,在第一电缆接头容器31中,在其上方的空间内和第一电缆接头5一道安放在线路用开关4,而且,在靠近第二电缆接头6的顶部的高度上分别设有第二电缆接头容器32和第一电缆接头容器31的第一引出端子34,33,并使其相互间连接。此外穿过此连接部,使第一及第二电缆接头5,6形成电气连接的导体35,由于两电缆接头5,6的高度大致相同,而成大致沿水平设置的同时,并将其高度设置成和设置在两电缆接头5,6的顶端的金属制的屏蔽大致相一致,该屏蔽是用来嵌装各电缆接头5,6的电缆导体的引出部份。
此外,用上述以外的符号表示的,是和在传统装置中表示的同一符号代表的意义相同或为同等。
一般讲,电缆接头的地上高度,由于变流器15,16的安装高度,以及电缆11,12的施工上的需要,有必要保持某种程度的高度。
另一方面,由于开关装置从经济性以及运输性考虑,其高度尺寸受到限制的缘故,电缆接头容器的高度尺寸也自然被限定在某种范围内。
本发明是有关引出两条电缆的开关装置,对比以往使两个电缆接头容器的高度为相同高度,本发明为了降低第二电缆接头容器的高度,要这样连接第一电缆接头容器31和第二电缆接头容器32,即在地上高度比原来的低的靠近电缆接头5,6的顶部的高度位置设置各自的第一引出端子部份33,34,并使进行连接,这样使第二电缆接头容器32的大致上半部份的减低成为可能。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接地开关被设置在第一电缆接头容器内,也可以将其固定侧电极设置在线路用开关4的开关部份的至少单侧电极附近。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使断路器1和第一、第二电缆接头5,6连接的第一电缆接头容器31内的导体半路中设置线路用开关4,根据需要,也可省去此线路开关4,而仅用导体连接,使其一直通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三菱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6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