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七种体制的三军象棋无效
申请号: | 87107420.6 | 申请日: | 198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705A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01 |
发明(设计)人: | 侯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小山 |
主分类号: | A63F3/02 | 分类号: | A6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河北省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七种 体制 三军 象棋 | ||
本发明涉及了至少有七种不同体制的可供三人同时对局的象棋,此棋简称为三军象棋,属于文化体育用品。
本发明人曾提出的新三人中国象棋(申请号:87105017申请日:870721)也属可供三人同时对局的象棋,但与本棋体制不同。申请号为86204020的三人象棋也与本棋体制不同。
本发明主要是在中国象棋、新三人中国象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唐宝应年间(公元762年)的象戏体制就大抵与现行中国象棋体制相近,但时至今日,中国象棋却没有什么大的改进。
中国象棋只能双方竞争。而竞争不止于双方竞争,三方也可以竞争。中国象棋只是二方竞争,不能搞三方同时竞争,因此有必要设计出可供三方同时竞争的象棋。
中国象棋是模拟两国交战的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了双方竞争的一种情景。同样,三军象棋则是模拟三军对垒的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则反映了三方同时竞争的一种情况。
中国象棋只有一种体制,棋手间只有一种关系,这种原始而又简单的情况与今天的时代太不相配了。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出含有多种体制的,棋手间具有多种关系的象棋,用以取代中国象棋,用以表现今日的多方竞争情景。
第一种体制的三军象棋,其棋盘及棋子布阵法如图1所示。此棋盘呈六角星形,盘中的界河呈三汊形,界河将盘分为面积与形状均完全相同的三块,每一块呈箭尾形,每一块共有直线交点45个,等边菱形32个;不难看出,此棋棋盘中每一块,是将中国象棋盘的一半,经过中间与两边的反向错位而形成的,棋子位置不变。此棋棋子与中国象棋大抵相同,但多了第三色的16个子。此棋棋子走法为:车、炮走直线,不得拐弯;炮可隔子杀子;象走斜田;士走斜线不出九九宫,帅走单步;兵过河前只进不许退,过河后可以进退,但不许退回己方。比赛时规定:一、三方轮流走棋;二、败方余子归胜方;三、双方不得连将一方;四、第一胜者得1分,第二胜者得2分,败者得0分,和局的二方或三方各得1分,分多者胜。
第二种体制的三军象棋,其棋盘及棋子布阵图和点位编号图如图2所示。此棋棋盘只是将图1的小菱形改为小正三角形而已,其它均相同。此棋棋子走法为:车、炮走直线;炮可隔子杀子;马走双菱如图8,马可往返于1与2之间,但当3有子时不得从1到2,4有子时不得从2到1;象走斜田和六角田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图9和图10中象可往返于1与2之间,若中心有子则不得越过,象还不得过河;士走单步和小菱形如图11所示,士只得从九宫如图12所示的宫心到其它点位上,士只能走由虚线规定的小菱形;兵的走法与上一棋相同。赛棋规定也同上一棋大抵相同。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种体制的三军象棋,都是在第二种的基础上经过改变棋盘形状而得到的,具体情况参看图3、图4图5、和图6。这四种棋的棋子走法与赛棋规定,均可参看第一、第二种来制订。
以上第一至第六种棋的共同之处在于,一、都可三人对局;二、每方子数与子名均相同;三棋子走法与赛法大抵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棋盘互不相同。
第七种体制的三军象棋,呈六边形,界河呈三汊形,界河将盘分为三块,每块内共有直线交点81个,小正三角形128个,由圆点标定的兵的原始位置8个,炮的原始位置3至5个,由粗线圈定的由10个点组成的王宫1个。这里的三汉形界河河边不是直线而是折线,而前六种棋盘中的界河的河边,却是直线的。这第七种体制的三军象棋,其棋盘、棋子布法如图7所示。本棋棋子的走法、竞赛规定可参照前几种棋而定。
以上七种不同体制的三军象棋与传统的中国象棋相比具有五大长处:一是可供选用的体制多;二是对局时出现的变化状态多;三是奇妙的着法多;四是棋手间的微妙关系多;五是使用功能多;六是棋手受益多。
中国笃逯挥幸恢痔逯疲挥醒≡衿渌逯频挠嗟兀酒迦粗辽儆衅咧痔逯瓶晒┭∮谩C挥卸员缺憧床磺逵帕樱卸员炔拍艽又姓业阶罴烟逯啤?
中国象棋一共可出现约1.8×1048种不同的变化状态,而本棋却一般至少可以出现约5.6×1083种不同的变化状态,后者是前者的约3×1035倍。
中国象棋里有当头炮、屏风马、马后炮、卧槽马、海底捞月等等,而本棋除了包含这些以外还有围魏救赵、暗渡陈仓、隔岸观火、声东击西、一举两得、一车双将、一炮双将,等新奇着法。
在中国象棋里、二个棋手间只有一种关系,而在本棋里、棋手A、B、C之间可有六种关系,即:
A:B B:C A:C
A:(B+C) B:(A+C) C:(A+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小山,未经侯小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74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