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彩集束笔无效
申请号: | 87107887 | 申请日: | 198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7887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沈福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福根 |
主分类号: | B43K27/08 | 分类号: | B43K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上海市天潼***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彩 集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工具,一种彩笔,特别是一种能书写多种色彩的书写工具,多彩集束笔。
一枝笔书写多种色彩,公知是在一枝笔杆内设置多笔头、多笔颈、多储墨管及其多套弹簧等机械性置换色彩装置。中国专利85201178免除上述机械装置,提出一种多头笔,即“多个笔头一起从笔杆前端伸出”以“缩短换色时间”。但由于“多头”,各笔头及其笔颈之间间距无法消除,因此,书写时朝上和朝左、右伸出的笔头会干扰、挡住目光对朝下书写的笔头的注视,甚感不便。中国专利85103428提出一种“将数枝笔尖集中固定在一只笔头上”的变色笔,消除了笔头间的间距,缩短了笔尖间的间距,克服了“多头”的缺陷,而且,由于笔尖间“互相靠近,互不接触”,增加了变色功能。但,也由于笔尖间“互不接触”,笔尖之间间距无法消除,至使一只笔头显得过粗,其变色功能也因存在间距而存在一定缺陷,有时会写出存在一定间距的双线条面影响书写。
本项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了笔尖之间间距,使笔头更细、变色功能更加完善、能书写出六至八种色彩的多彩集束笔。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办法是摈弃变色笔专利提出的笔尖之间“互不接触”技术方案,其特征是:A)、将多束表面不渗墨的笔尖用一只笔颈予以互相直接紧密接触,集束固定成一只笔头;B)、所述笔头中每一束笔尖芯尾端一一伸进各自封闭的储墨管封口与管内墨液相通,形成一枝多彩集束笔。上述特征之中:所述表面不渗墨的笔尖芯可以是微孔笔笔尖芯,也可以是经过涂覆一层不渗墨涂料处理的彩笔笔尖芯。涂覆方法包括喷、浸、刷等皆可,涂料包括粘胶剂、溶剂、油漆、树脂等。所述储墨管可以是卷包芯。所述储墨管封口方法:①采用通过笔尖芯的塞子塞住;②采用树脂、粘胶剂等粘结液在管口形成薄膜封口;③在笔颈后端或笔杆前端内径中将各储墨管管口互相隔开。④用塑性薄膜(如一种保鲜薄膜)封口,笔尖通过薄膜伸进管内。上述种种方法,也可兼而有之。本笔工作原理是由于储墨管各自封闭,内在墨液互不混流。与笔尖芯一一相通之处有粘胶剂形成的薄膜。笔颈、笔杆内径中具有的间隔。墨液渗入笔尖芯后,表面不渗墨液。笔尖芯横截面呈圆形,多束密集直接接触的横截面呈诸圆相切,束与束之间的接触是线接触,且位于不渗墨的外表,因此,在集束笔的笔头,既消除了笔尖芯间间距,也排除了诸索笔尖之间渗墨的可能性,在书写时轻微的渗墨使本笔色彩呈现七彩转化功能。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消除了笔尖芯之间间距,因此:1)笔尖间色彩叠加效果优于变色笔,笔杆内储三至四种墨液即可以书写出六至八种色彩的线条,或者书写出具有双色效果的异彩线条。2)由于笔尖互相接触,在书写过程中产生轻微的渗墨现象,又使本笔产生既能保持色彩相对稳定,又能产生色彩多变化、多层次的动态变化现象,使一枝笔能够瞬间书写出色彩连续变化的异彩缤纷的转彩功能。3)由于笔尖间间距消除,使笔头体型缩小,美观了笔的外观。4)笔颈单孔集束,笔颈工艺因不需要间隔而得到简化,降低了成本,一般乡镇企业,只要具备一般制笔注塑设备和利用现成的签字笔笔尖芯即可生产本笔。本笔可供中小学生地理课填图、美术课画图、读者做读书笔记、教师批改作业、制作各种色彩表格、绘制各色线条标记和军用地图标志等用途。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下图给出。
图一是根据本发明将笔尖集束排列成中心对称辐射状三束笔。
图二是集束排列成中心对称辐射状七束笔。
图三是笔尖集束排列成轴对称状方式的六束笔。
图四是四索笔。
其中:1)、笔尖;2)、笔颈;3)、笔杆;4)、储墨管;5)、储墨管塞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福根,未经沈福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7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