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动窗钩无效
申请号: | 87200001 | 申请日: | 1987-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0001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25 |
发明(设计)人: | 温秀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秀生 |
主分类号: | E05F11/32 | 分类号: | E05F1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复兴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自动窗钩。属于建筑五金材料领域,适用于木窗、钢窗、带有高脚合页的钢窗和中悬窗等。
目前在我国,房屋的窗钩多年来基本还是老样式,没有什么改变。最近几年楼房大面积兴起,钢窗支撑装置才有些变化,但不十分理想,它是由几个零件组装上去的,工艺比较复杂,支撑杆两端的支撑座上还得做出孔和螺纹,有的在支撑杆上设有松紧螺母,有的还要做铜质可旋转的卡框,使用效果也不理想,有时因制造质量较差,卡框卡不住,甚至把窗户内侧的纱窗顶坏。有时窗户打开后由于风吹而不停地晃动,安装螺丝经常松扣,时间一久造成脱扣,也不易修理。木窗窗钩一直是很老的样式,使用不方面,也不美观,而且易松动,生锈时木质易烂,以致脱扣。
本实用新型即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制的简单、轻便的窗户支撑装置,进而取代老式窗钩。这种窗钩用于木窗和钢窗上,要比现在的窗户支撑装置简单,轻便、美观、灵活和不易损坏等。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窗钩自重和利用导框导向原理设计而成的。它是由钩杆、导框、和固定支座三部份所组成,都有尺寸相同方向相反的成对部件,为避免重复说明只以左扇窗户为例。下面按照附图,举例加以说明。
图1为适用于木窗自动窗钩的安装图,
图2为适用于钢窗自动窗钩的安装图,
图3为木窗自动窗钩的支座图,
图4为钢窗自动窗钩的支座图,
图5为木窗自动窗钩的导框图,
图6为钢窗自动窗钩的导框图,
图7为木窗及钢窗自动窗钩的钩杆图,
图8为带有锁闭装置的自动窗钩导框图,
如图1中所示,当安装在木窗框上时,在窗框(4)上装有带两个安装孔(7)的导框(3)用木螺丝将导框(3)经安装孔(7)安装在木窗框(4)上,支座(1)上有两个安装孔(6),用于将该支座(1)用木螺钉安装在木制外窗框(5)上。钩杆(2)为两端带弯钩的杆,其一端钩入支座(1)内,另一端钩入导框(3)的槽孔内。
如图2中所示,当安装在钢窗上时,在导框(23)安装孔(27)处用自攻螺钉将导框(23)固定在钢窗框(24)上,支座(21)可在安装孔(26)处用自攻螺钉将支座(21)固定在钢窗外窗框(25)上。钩杆(22)为二端带弯钩的杆,其一端钩入支座(21)内,另一端钩入导框(23)的槽孔内。
图3所示为图1中支座(1)的投影图,图3a为正视图,3b为顶视图。套筒部份(33)垂直于面(34),面(34)在安装时紧贴到图1中的外窗框(5)上,套筒部份(33)上具有一横切口(31),该横切口(31)的面(38)与窗外框(5)于内方成大约α为45°角度,套筒部份(33)的顶部(32)上,有一纵切口(35)沿纵向与横切口(31)相通。图4中所示为图2中支座(21)的投影图,图4a为正视图,4b为顶视图,套筒部份(43)侧面与面(44)相贴,面(44)在安装时紧贴到图2中的外窗框(25)上,套筒部份(43)上具有一横切口(41),该横切口(41)的面(48)与窗外框(25)于内方成大约α为45°的角度,套筒部份(43)的顶部(42)上,有一纵切口(45)沿纵向与横切口(41)相通。图1中导框(3)如图5中所示,图5a为侧视图,图5b为正视图,为一由金属板制成的截面为槽形的零件,面(55)上面有挡盖(57),面(55)上有沉头木螺丝安装孔(56),用沉头木螺丝将面(55)与图1中的窗框(4)紧贴装好,槽底(51)上有若干个孔(52),槽底的左侧有一立面(53),立面(53)的上方为一开口(54)。图2中导框(23)如图6中所示,6a为侧视图,6b为正视图,为一由金属板制成的截面为槽形的零件,面(65)上部有挡盖(67),防止钩杆脱出,面(65)上的两端处有长孔状的自攻螺丝安装孔(66),用自攻螺丝将面(65)与图2中的窗框(24)紧贴装好,槽底(61)上有若干个孔(62),槽底的左侧有一立面(63),立面(63)的上方为一开口。图1、2中的钩杆(2)、(22)如图7所示它是两端弯成直角钩的由圆钢制成的杆状零件,一端(71)和另一端(72)为弯钩。图8所示为带有锁闭装置的自动窗钩的导框图,图8a、8b、8c为其正、顶、侧视图,图8d、8e为8b中的A-A和B-B剖视图,适用于中悬窗,其锁闭装置只在导框上面,导框端部加宽的面(81)上有落钩孔(84),面(86)上有突起(85),面(86)上部有加宽的框(82),框(82)的中间部份为中空(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秀生,未经温秀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充、放电自动控制装置
- 下一篇:安全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