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休缸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87200037 | 申请日: | 1987-01-0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003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朱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涛 |
主分类号: | F02D13/06 | 分类号: | F02D1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领域的一项休缸技术。
本项休缸技术——主要通过具备休缸功能的切换挺柱,使之与发动机的进气门,进行有选择的配合使用,使得切换挺柱既能够具备顶开气门工作的结构特征,随着凸轮的升降顶开气门,也能够通过气液换向阀及气动机构的组合作用,使切换挺柱转入休缸控制的结构特征,能够在凸轮的升降中收缩至限定的位置,使之与气门摇臂处于受控制的分离状态,达到利用发动机的进气门实施休缸控制。另外,也能经操纵阀的关闭,迅速消除对切换挺柱的控制,使之转入顶开气门工作的原结构特征。
检索“专利文献通报”中的现有休缸技术:
FO2d——17/02,8400743,休缸发动机--在多缸发动机上控制任何转速下,用同一节流阀开展为同一出力点的切换工作汽缸数的手段。三菱自动车工业(株)1981.3.27
FO2b--17,可控缸数的发动机,低负荷时关闭进气道中的断流阀,使部分汽缸停止工作,设控制开阀速度用的阻尼延迟器,可防止开阀时混合气贫油。1980.10.30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利用原挺杆的位置,装入具备休缸功能的切换挺柱,并可利用发动机的空余位置安装休缸的部件,从而可使中小企业的修理人员,比较容易地将已投入使用中的部分多缸发动机,改装成为休缸发动机。当发动机处于中低负荷工作时,即可应用本项休缸技术,对发动机实施频繁的休缸运行,并可根据多缸发动机作功间隔的均匀性,使之分列为各个休缸组,(且各自布置休缸的操纵机构),在交替操纵任一组汽缸休缸时,可有目的地减少汽缸的工作磨损,达到延长汽缸的工作寿命。当发动机处于下坡或减速滑行时,即可操纵各组汽缸同时进入休缸状态。以上休缸措施都可以视发动机负荷的变化,合理地使发动机处于部分或全休缸的运行状态。以便能够较大限度地提高发动机的负荷力,使功率利用率得以提高,从而使发动机的经济性获得显著的提高。假如以六缸发动机为例,在实施部分休缸后,可使发动机百公里的油耗降低20%左右。假使汽车每天休缸运行百公里,一般二个月左右便能收回按置休缸机构的全部费用。它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本项休缸技术组合构成的切换挺柱,不但具有顶开气门工作的结构特征,并且也能通过操纵阀,操纵气液换向阀及气功机构,使切换挺柱的工作特转变,使之转入具备休缸控制的结构特征,可与发动机的进气门组合构成休缸的断流阀,达到控制发动机休缸的目的。也能经操纵阀的关闭,迅速消除对切换挺柱的控制,使之转入顶开气门工作的原结构特征。
应用切换挺柱实施休缸控制时,打开操纵阀1,来自贮气瓶内的压缩气同时进入气室3、7,气室7推动换向阀9换向、切断压力油路10,接通贮油罐油路16。气室3内的推杆4,推动相连接的各部件,使拨叉14在转动中下移,此时,各切换挺柱无论处于上升或下降状态,拨叉14始终在下移中,推压切换挺柱内的滑块3及活塞6下行,将单向阀7压开,单向阀7被完全压开后,滑块3已下行至滑套2的上腔止口处,并将压力经滑套2作用在柱塞15上,迫使柱塞15迅速向下移动,由于换向阀9已将柱塞油路13换向,使柱塞下腔内的受压油液,经打开的单向阀7及相连接的有足够截面的油路而流入贮油罐17内。柱塞弹簧9在收缩中,将产生35公斤左右的压缩力,作用在柱塞15上,而拨叉14以足够大的压力,推压柱塞15迅速向下移动,同时气门推杆作用在柱塞15上的反力,将共同推压柱塞15下移至限定位置,与气门摇臂处于彻底的分离状态。导致整个“切换挺柱”,处在拨叉13的限位作用下,使之在凸轮的升降中,作急速地收缩移动时,只能吸入或排出贮油罐17内的油液。致使休缸的进气门,基本上按原来的关闭 速度,原有的关闭力,处于受控制地关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涛,未经朱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不停电用电保安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窗帘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