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播种机用的排种器无效
申请号: | 87200879 | 申请日: | 198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087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鞠锡庆;亢晓民;贺功民;李荣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7/12 | 分类号: | A01C7/12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机械工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陕西省咸阳***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机 排种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排种装置,属内充侧排式。可安装在机械式播种机上,用于玉米、大豆、棉花的精密播种。
如何实现具有高速、精密、通用性能好的播种机,已为国内外所重视,排种器则是播种机的关键部件。现有播种机上的播种器,都是槽轮式、磨盘式和气力式,内充式排种器尚未见于市场。山东农机学院曾作过内充式排种器的试验研究,并有论文《内充式排种器的研究》发表(见1983年6月中国农机学会精密播种学术讨论会论文之九)。陕西省农机研究所研制的《内充式排种器》已于1984年1月14日通过省级鉴定。样机经过田间播种试验,存在着种子在排种盘的窝孔中卡死及推种片卡滞排种盘的现象,影响播种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内充式排种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排种器,能消除种子在窝孔中卡死和卡滞排种盘现象,并能可靠地进行高速、精密播种,且简化了结构,通用性也好。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如下途径完成的。由传动、喂入、排种装置组成的排种器,在排种装置中有带挡种圈的排种壳体、有切槽的排种盘。挡种圈是在排种壳体的内圆上与壳体同时浇铸成型的凸肩式的挡种圈,挡种圈的下端在排种壳体投种口处是断开的(即挡种圈是非封闭式的,旋转的排种盘上窝孔中的种子由此排出播种)。排种盘上的切槽是绕排种盘外边缘一周,成为直角缺口边的切槽,排种壳体上的挡种圈与排种盘上的一周切槽互相吻合,使在排种壳体内旋转的排种盘上窝孔中的种子,受挡种圈的摩擦搅动而不会卡死在窝孔内,也不会卡滞排种盘。排种盘上有大、小圆孔各18个(或少于18个)径向均匀分布在排种盘的圆周上,大孔是钻通的,用于充种和清种,小孔是半通有锥度且与大孔相切或相交,并沿小孔两边的切线方向与大孔切通,呈椭圆型的小窝孔,以实现种子侧排。
本实用新型由于去除了现有技术中易出现种子卡死及排种盘卡滞而影响播种可靠性的推种片等部件,并改进了排种壳体、排种盘和型孔的设计,使其成为内充侧排式排种器,故能提高播种机的可靠性。不仅可以在常速下播种,也可在8-10公里/小时的高速情况下(一般播种机的播种速度只能在6公里/小时内进行)播种性能良好,穴距合格率大于98.8%,穴粒合格率达100%。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排种盘。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排种盘的右视剖面图。
参照图1、图2,排种器通过喂入管(1)上的4个螺孔(14)与播种机的种子箱螺栓连接,喂入管(1)上有3个耳孔(4),由此用螺栓与排种壳体(3)相连接。种子由于播种机的振动和自身重量通过喂入管(1)的出种口(8)和排种壳体(3)的进种口(9)进入排种盘(13)内腔的下部,此为种子内充。链轮(5)由螺钉(6)被固定在排种轴焊合(7)上,排种盘(13)由螺栓连接在排种轴焊合盘(12)上。壳体盖(11)由螺栓固定在排种壳体(3)上。当链轮(5)转动时,轴(7)、排种盘(13)同时转动。参照图3、图4、图5,进入排种盘(13)内的种子,随着排种盘(13)的旋转,种子在重力和离心力及种子与孔壁摩擦力的作用下,多粒种子充入排种盘(13)的大孔(16)和小窝孔(17),设计上已限定小窝孔(17)只允许充容精播用的一定粒数种子。当充满种子的型孔(16)、(17)随排种盘(13)转至上部时,种子在其重力作用下从大孔内下落至排种盘(13)内的下面,只在半通的小窝孔(17)内留有一定粒数种子,此时达到了清种的目的。由于有护种板(15)(图1)的存在,种子不会在排种盘(13)继续旋转中从型孔(16)、(17)中掉回排种盘(13)内腔中,半通的小窝孔(17)中的种子可以稳定地随排种盘(13)旋转到排种壳体(3)下面的投种口(10)(图2)处排出播种。由于排种壳体(3)上的挡种圈(2)在其下面的投种口处是断开的,小窝孔(17)内的种子转到此处,因无阻挡,在离心力及孔壁侧力的作用下,便可实现侧排播种。由于排种盘(13)的外边缘切有一周直角缺口边,使排种盘(13)上的小窝孔(17)缺少一个侧面,即对种子来说消除了一个侧面力,而小窝孔(17)的另一个侧面仍然存在,故对种子可形成一个利于排种的侧面力,加上种子的离心力,当小窝孔(17)转到排种壳体(3)下面的投种口(10)时,即可实现侧排播种,从而完成充种——清种——护种——投种的播种工作程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与气力式、磨盘式精密播种机相比,在实现同样播种效果的情况下,内充侧排式播种机则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成本;(2)本发明能在较大线速度范围内可靠地充种、清种、侧排。所以,可安装在拖拉机配套(牵引式、悬挂式)的播种机上,也可安装在畜力播种机上;(3)由于有一个排种壳体上凸肩式的挡种圈和排种盘外边缘上的一周直角切槽相吻合的结构,能使充入排种盘型孔中的种子,在排种盘旋转中受排种壳体上挡种圈的摩擦搅动作用,从而消除了种子在窝孔中卡死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未经陕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0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电动旋转餐桌面
- 下一篇:同轴线型交叉全向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