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低噪声射吸式汽化柴油灶无效
申请号: | 87201005 | 申请日: | 198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1005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21 |
发明(设计)人: | 华关木;郑鹤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C1/08 | 分类号: | F23C1/08;F23D1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曜华 |
地址: | 上海市衡***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噪声 射吸式 汽化 柴油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汽化柴油灶,特别是一种低噪声射吸式汽化柴油灶。
汽化柴油灶是由灶体、燃烧器、油箱、压缩机、电点火器所组成。其中燃烧器是整个汽化柴油灶的关键部件,它的结构和质量不但决定了炉灶柴油燃烧特性,而且还影响到整个炉灶的成本,使用寿命和环保要求。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汽化柴油灶在国内先在舰船上应用并逐渐在陆上宾馆、餐厅行业中受到重视。与以往的机械通风滴油炉、转杯式燃油灶、低压空气雾化燃油灶相比较,因热效率高而应用日益增多。汽化柴油灶的燃烧器作为燃油雾化及燃烧之用,燃烧器由喷油器和燃烧碗组成,在燃料燃烧前对燃料预热并汽化,使燃烧趋向完善燃烧。由于液体燃烧中分子呈结合状态不易和氧接触,在氧化生成CO2及H2O之前,必须把液体燃料雾化及汽化蒸发,使之成为单个的分子。液体燃料的汽化或蒸发是由先汽化的燃料分子的部分燃烧热以及点火火源所完成的。在各种工业炉灶燃烧嘴中,需要迅速将燃油汽化,这是通过将流动的液体燃料分成最小的液滴,通常通过油的雾化得到质量和表面积比值很小的显微尺寸的液滴而实现的。
在燃油燃烧前,一次空气在燃料系统的某个部位与燃油混合称为预混,一般有机械压力混合式:如将压缩空气直接进入压力油箱与燃油混合,以及空气射吸混合式:如利用具有足够压力的一次空气流经喷嘴时的动能吸入燃油而混合喷出,但两者均存在噪声大的缺点。以美国专利3620657提出的压缩空气在压力油柜内与燃油混合,并在传统的雾化燃烧基础上通过烟气再循环装置,用炽热烟气加热油雾,使油雾在燃烧前达到汽化状态与空气充分混合燃烧,并达到完全燃烧。虽燃烧完善,但易堵使用寿命短,并且噪声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汽化柴油灶,它不但能长期稳定地保证在低于环保法规所规定的噪声下工作,而且喷嘴使用期长,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燃烧完善。这就不仅易为环保、节能等主管部门所接受,亦因低噪声而为操作人员所欢迎。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气源压缩机供给的压缩空气组成的一次风经管道进入喷油器壳体至喷头中心喷口高速喷出,利用射吸抽空原理,同时将燃油从喷头与喷嘴的间隙中吸出,并将吸出的油形成薄油膜后又在进风套内与二次风混合成具有均匀细微颗粒的油气喷雾流,然后经燃烧碗厚壁混合预热腔内预热及混合,再经燃气消声罩将燃烧碗隔成二个环形腔的内腔汽化腔内汽化,从燃气消声罩消声孔分流消声,在罩外腔稳焰腔受到碗外壁热反射作用形成稳定低噪声高效燃烧。
燃油量除籍调整空气压力调节外,尚可籍调整喷头与喷嘴间的间隙调节。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燃烧碗增加燃气消声罩,罩周围均匀钻有2至4行孔径为2.5至4毫米的消声孔,使燃烧消声大幅度下降至70dB(A)以下,能完全符合环保法规要求。
2.燃烧器点火容易,预热时间只需十几秒,比一般汽化油灶发火碗预热时间缩短1分钟左右。
3.本灶由压缩空气引射燃油,再预热汽化燃烧,由于冷喷油雾不存在喷嘴结焦问题,所以使用寿命长。而一般打气炉系先将燃油加热汽化再喷出喷嘴为热喷汽化式,易造成喷嘴结焦堵塞使用寿命短。
4.木灶由于可螺纹调节喷头与喷嘴间的间隙,以及调节空气压力,使风油配比良好,从而完善燃烧质量。
5.燃气消声罩和燃烧碗采用耐热钢,其燃烧器使用寿命可达3000小时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低噪声汽化柴油灶的组成图。
1-电点火器
2-灶体
3-燃烧器
4-油箱
5-压缩机
附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燃烧器的剖视图。
6-消声孔
7-燃气消声罩
8-燃烧碗
9-进风套
10-喷嘴
11-喷头
12-壳体
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所示的低噪声射吸式汽化柴油灶实施情况如下:
压缩空气由压缩机〔5〕提供,其压力通过压力表调节为0.03至0.05MPa,并将压缩空气经空气管至燃烧器〔3〕的喷头〔11〕中心孔喷出,同时将油从油箱〔4〕吸出吹成油雾从喷嘴〔10〕喷出。遇电点火器发出的电弧火焰燃烧,预热燃烧碗〔8〕30秒左右。再将气压升至0.1至0.2MPa,火焰即跳出燃气消声罩外正常燃烧。燃烧火焰(油量)的大小只要单独调节气压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未经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1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