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型霓虹灯电极无效
申请号: | 87201246 | 申请日: | 1987-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124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16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国生 |
主分类号: | H01J61/04 | 分类号: | H01J6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专利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京生,胡美珍 |
地址: | 上海市控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霓虹灯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霓虹灯电极。
目前,国外霓虹灯的电极是由纯铁皮拉伸而成,其结构在筒状短管的一端按上两根钍镁丝,制造工艺极其复杂,需用高频加热方法能达到抽真空的目的,并要用点焊方法,连接铁镍丝、钍镁丝、普通铜丝,该纯铁皮头子的内壁还要镀上电子粉氧化物。在而后的工作过程中稍有不当还会发生电子粉飞溅,使灯管发黑,寿命缩短,加热方法受到限制,真空略有不净,会使电子粉中毒失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霓虹灯电极。
这种电极的示意图见附图。图中1-钍镁丝,2-改进的铜头子,3-云母片,4玻璃管。
用紫铜元冷挤而成封闭园筒形短管铜头子2,钍镁丝1的一头与铜头子的一头铆牢,另一头与玻璃管4烧结密封,玻璃管内与铜头外围卷垫一层云母片3。图中A-钍镁丝与铜头子铆接点,B-钍镁丝与玻璃管密封封接处,经过封接,固定以后的电极,经10000V~15000V高电压和4~5瓩的大电流,抽真空,通电加热,从而使气体膨胀,气体分子扩大、击穿,从而达到加热真空目的。
由于铜头子的改进,使每只电极缩短了1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国生,未经朱国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以燃烧褐煤的高温水汽水两用锅炉
- 下一篇:转动控制式限时钓鱼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