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可闭式静脉输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01620 | 申请日: | 198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162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成森;吴承远;牛祺敏;翟允;韩洪田;李德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森;吴承远;牛祺敏;翟允;韩洪田;李德华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闭式 静脉 输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将介质输入人体或输到人体上的医疗器械,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可塞式静脉输液针的改进。现有的静脉输液针是在一带有塑料软针管的基座后端加一塞堵。每当输液完毕,将输液管取下后用塞堵将基座后端封闭,从而使针管可以在人体内留存数日,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然而上述的输液针亦存在不足,如:在取下或装上塞堵过程中有血液外溢现象,使用该针连续输液时,塞堵处不易消毒处理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为解决操作中血液外溢现象和完善消毒处理过程而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可闭式静脉输液装置的基座是一异径厚壁管,该基座的前部为一锥面圆台,基座的尾部接出一可闭式胶管。可闭式胶管包括一端套装在基座尾部的胶管和与胶管另一端配合使用的管塞或胶管夹子。其中管塞与胶管的配合端制成锥度为6:100的圆台。以保证胶管与管塞配合的自锁效果。
为保证当基座与现有的静脉输液软针配合使用时,即将基座前部插入静脉输液软针后座时两者能够严密、牢固地配合,基座前部锥面圆台采用的锥度为6:100。
为了保证基座尾部与胶管配合可靠、无液体泄漏,在本实用新型中将基座的尾部加工成带环状凸台的圆柱体,该圆柱体外径略大于胶管内径,胶管就套装在基座尾部的圆柱体上。
在基座前端管孔中安装一软针管后,可闭式静脉输液装置,即可取代现有的静脉输液软针。为了提高软针管的弹性和硬度,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聚全氟乙丙烯材料制做软针管。
说明书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软针管,2是基座,3是基座后端凸台,4是胶管,5是金属穿刺针,6是管塞。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
基座〔2〕是由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毒、耐蒸煮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异径厚壁管。基座的前端制成锥度为6:100的圆台,以便与现有技术配套,并保证在配套使用时结合紧密、不漏药液。此部分可根据需要制成不同规格的产品,以便与不同型号的已有技术配套。基座的后半部分(即尾部)为一带环状凸台〔3〕的圆柱体,此部分为与可闭胶管相接部分,要求其外径略大于胶管〔4〕的内径,以保证两者结合紧密、不易脱离。环状凸台〔3〕的作用即在于加强这两部分结合的紧密性。
胶管〔4〕是由柔软且具有弹性的无毒、不凝血、耐蒸煮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圆形薄壁管。要求在制做中内壁有一定的光洁度,以保证在使用时药液流动顺畅。
管塞〔6〕为一锥度为6:100的圆台体,设计要求管塞要有一定的硬度,无毒、耐蒸煮,并在0.2kg/cm2的水压下不漏液。同时,塞子的外径须略大于胶管〔4〕的内径,使塞子与可闭式胶管结合紧密,可靠。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与现有的静脉输液软针配套使用,亦可在基座〔2〕前端的管孔中固定一用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软针管〔1〕而单独使用。软针管〔1〕与基座〔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也可以在软针管上与基座结合端制出外翻口,并直接与基座注型成一体。软针管前端经拉伸、缩口切削而成。
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金属穿刺针〔5〕经胶管〔4〕、基座〔2〕插入软针管〔1〕中,连同管塞〔6〕一起进行常规消毒,而后将管塞〔6〕置于酒精瓶中备用。在金属穿刺针的后端安上空针管,并按常规施行静脉穿刺。待到回血时将穿刺针稍向后拔出,使穿刺针基部前端与可闭式静脉输液装置基座后端间空开了3mm左右的间隙,并用扁口镊子或特制夹具将该处的胶管〔4〕夹紧。与此同时,将软针管推入静脉深处,使之不易脱落,然后将金属穿刺针拔出。此时,使密闭胶管后端开口处向上并滴满所输药液后插上输液管接口,当松开镊子或专用夹具后开始输液。输液结束后,用与取金属穿刺针相似的步骤取下输液管接口,并用管塞〔6〕将胶管〔4〕端口封闭,然后用消毒的纱布将输液装置外露部分包扎好。再次输液时,打开包扎,将塞子与基座间间隙处胶管夹紧,拔出管塞,对密闭管口内外进行消毒后插上输液接口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基座前端管孔中,如果不固定软针管〔1〕,则可利用基座〔2〕前端锥面圆台与现有技术——静脉输液软针的底座后端配合使用,从而使现有的静脉输液软针增加了新的封闭方式。
在实施本实用新型中,基座〔2〕的材料选用聚酰胺1010和聚丙烯等材料,胶管〔4〕选用了医用橡胶,制造管塞选用材料为有机高分子材料或不锈钢或玻璃。软针管选用了聚全氟乙丙烯或有机氟塑料合金或聚全氟代烷氧基。
本实用新型加工工艺简单,既可单独形成产品,又可与已有技术配套使用。在一次穿刺后可连续反复使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由于不会发生回血外溢且消毒又方便,从而减少了污染的可能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森;吴承远;牛祺敏;翟允;韩洪田;李德华,未经成森;吴承远;牛祺敏;翟允;韩洪田;李德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1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菜和汤自动保温电热盒
- 下一篇:组合式板框压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