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手扶拖拉机乘耕犁自动起落机构无效
申请号: | 87201824 | 申请日: | 198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1824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2 |
发明(设计)人: | 蒲松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63/14 | 分类号: | A01B63/14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孟锐 |
地址: |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拖拉机 耕犁 自动 起落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扶拖拉机乘耕犁的起落机构。
目前国内外手扶拖拉机乘耕起落机构均采用杠杆原理,通过杠杆起落犁,所不同者,有的采用独梁式乘座架(如我国的工农-11手扶拖拉机)、有的采用框架式乘座架(如国产的东风-12和工农-10手扶拖拉机),两者都需要人力操作。起犁时,要拉动手柄,带动连杆,犁才会被提起;犁耕时,则要推动手柄,迫使犁降至耕深位置。推拉手柄一般要200N以上的力,操作十分吃力,而且往往为了缩短入土行程,操作人员不得不从座位上下来,推动手柄将它卡在予定耕深位置,然后坐上犁耕,强迫犁铧迅速入土,这样既费力又费时。而且一般乘耕犁起落机构的框架都需要拖拉机扶手的支承,犁耕时由于外力的冲击,造成扶手与机体固定部位的松动破坏或变速限位框变位,经常跳挡。
同时,由于起落犁的需要,一般乘耕犁的梁架都是采用与挂结框、连杆两点铰支的结构,因而整个机组刚度变差,严重影响了犁耕入土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利用手扶拖拉机运动时的反力矩作用于机组的特点,实现手扶拖拉机乘耕自动起犁落犁,从根本上改善犁耕的劳动条件,同时提高犁耕的入土性和稳定性。
图1是驱动反力矩起落乘耕犁示意图。图中:1.手拖扶手 2.尾轮机构 3.乘座架。(注:实线为犁耕工位,双点划线为起犁工位。F为前进驱动反力,F为倒退驱动反力,R为尾轮前进阻力,R为尾轮倒退阻力,N、N分别为达到预定耕深后和起犁工位的尾轮支反力。)
图2a和图2b分别为手拖乘耕犁自动起落机构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中:4.犁架 5.U型螺栓 6.支座 7.销轴 8.定位板 9.销座 2.尾轮机构 10.卡箍 11.螺栓 3.乘座架 12.定位卡铁 13.限位板。(注:实线为犁耕工位,双点划线为起犁工位)
本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乘耕犁的自动起落机构,其主要组件包括:
支座6:是由扁钢焊合而成、近似于S形的框式结构,其前端底部开有4个U形螺栓连接孔,中部两框壁上适中处开设2个同轴销孔;
销轴7:配装于支座6中部之销孔,与卡箍10上的轴套形成铰接;
限位板13:具有弧形斜口的该限位板是采用焊接方法焊于支座后下端面;
定位板8:位于支座上端面靠销轴上方处设置的该定位板8,可围绕具有压力弹簧的销座9旋转,旋至定位卡铁12后即可定位于起犁工位;
尾轮机构2:系由支承套管和尾轮组成。该支承套管的上段装有卡箍10、在卡箍10上设有与销轴7铰接配合的轴套;支承套管下端装配尾轮,此尾轮是一可旋转的惰性尾轮。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利用了拖拉机的驱动反力矩实现自动起犁落犁(如图1),显著地减轻了劳动强度;
2)结构十分简单(如图2),比一般乘坐框架式减少60%的零件。而且由于梁架与牵引框采用了可调的非铰性连结,明显地改善了机组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犁耕稳定性;
3)省去起落犁的操作程序,减少了地头空运转的耗油量,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4)应用倒退起犁、转弯一次成功的耕作方法,可以缩短地头转弯空行时间,减少重复辗压土壤次数;
5)手拖的扶手不与犁架连结,从而避免了犁耕外力的冲击,有利于保持扶手和变速限位框的正常技术状态。
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之一种手扶拖拉机乘耕犁自动起落机构,如图2a、图2b所示,其中:支座6是以两只U形螺栓5紧固于犁架后端的,犁架的前端与牵引框连接,而尾轮机构2是通过卡箍10与销轴7铰接的,如此,当拖拉机倒退时,驱动反力F′与尾轮支反力N′之合力,使尾轮机构向前摆动,犁被逐渐抬起,当卡箍10之下端面与限位板13接触时,尾轮机构停止摆动,犁被尾轮支承在最高位置;当拖拉机前进时,尾轮受R力向后摆动并失去支承作用,驱动反力F与人、犁的重力迫使犁下降直到耕深位置,此时,限位板13与尾轮外套管接触,尾轮即对犁起支承限深作用;在拖拉机运输转移时,将绕销座9旋转之定位板8放入定位卡铁12之后,犁便被锁定在起犁工位。并可通过调节牵引框与尾轮丝杆提高犁的通过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1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机短路、断相、过流保护器
- 下一篇:经纬仪快速自动调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