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矮脚塑料折蔟无效
申请号: | 87201913 | 申请日: | 198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1913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士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4 | 分类号: | A01K67/04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军,陈如明 |
地址: |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 ||
本发明是一种塑料折蔟的改进,属于家蚕饲养设备领域。
在现有的蔟具中,有①草龙蔟具。这种蔟具过去蚕农使用较普遍,用秸杆制成,投资省,制作简便,价格便宜。主要缺点是上蔟茧质差。②草折蔟具。这是对草龙蔟具的改进,制作比草龙蔟具费工,不耐久,茧质比草龙蔟具好一些,实际上,蚕农很少采用这种蔟具。③纸板方格蔟具。这种蔟具是日本应用最多的一种蔟具。该蔟具结构好,结茧效果好,但投资大,一张种需80元的投资,成本高,蚕农购不起,容易损坏,寿命只有2-3年。我国引进20多年来,一直推广该蔟具,但现在还不到全国产量的5%。④塑料折蔟具。本发明就是对这种蔟具的改进。该蔟具于1975年由日本引进,由上海塑料厂仿制,镇江蚕种场生产。这种蔟具由高低压聚乙烯材料制成,蔟具高8厘米,其形状折蔟为波浪式折形,折峰比较窄,无稳定的折距,无蔟脚,这种蔟具的主要优点是:材料来源充沛,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用也比较简便。其主要缺点是:A.在制蔟原料方面。采用高低压聚乙烯制成,投资大,一张种需要70多元。这种材料制作的塑料折蔟刚性低,不适于架空上蔟,提高蚕茧品质。B.在蔟具高度方面。这种蔟具高度为8厘米,而熟蚕结茧的最佳高度为4厘米,8厘米的高度,不仅浪费了原材料,而且是造成结双层茧,茧质差的重要原因。因为熟蚕结茧前要排一次尿,尿的重量约相当于茧重(1.5克左右),此尿碰到蚕茧,即被污染,成为次品。而结双层茧时,又总是下层茧先结,上层茧后结,结上层茧的熟蚕排尿容易排到下层茧上,即被污染成次品,因此,这个高度是不合适的。C.蔟形方面。这种蔟形为波浪式折形,折峰比较窄,无稳定的折距,这种蔟形不适宜熟蚕结茧,因为熟蚕的结茧条件需要靠三个面(网状面),即脚凳一面,头碰两面,由于蔟峰和蔟沟较窄,结茧时难以靠近峰面和沟面,结茧困难,吐浮丝多,影响蚕茧出丝率。D.在架空方面。这种蔟具利用本身的高度,采用直接放在蔟座上,把熟蚕拾上去或者直接放在蚕座上进行熟蚕自动上蔟,这种上法,在蔟峰沟中做的一部分茧距蔟座较高,茧质是好的,但在蔟的下折沟中结的茧质量很差,因结茧要靠三个面,下折蔟沟中结茧距蔟座很近,受到排尿的影响,形成上面白、下面黄,俗称“半边茧”,这种半边茧,不仅茧色不好,而且解舒差,断头多,茧丝品质低。E.在保管方面。每4-5只一叠,用三道绳子扎起,这种折蔟保管时扎绳处内收,未扎处外伸,蔟具容易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蚕茧品质,降低生产成本,针对塑料折蔟的缺点进行改进的。
本发明的特征是家蚕做茧的塑料折蔟,由蔟具1和蔟脚2组成。蔟具1由聚丙烯制成,长70至80厘米、宽65至75厘米、高3至6厘米,蔟具的折间距2至3.5厘米、为方格瓦棱形。蔟脚2长70至80厘米,宽2.2至3.7厘米、高2至4厘米。一个折蔟有2至4只蔟脚,位于蔟具下部,起架空和支持作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①把折蔟的一蔟具剪下做为蔟脚,每个折蔟下放蔟脚3只。②采取熟蚕自动上蔟,即蚕熟50%左右,薄给一层桑叶,然后放蔟。待大部分熟蚕做茧(约90%以上的蚕搭好茧框后),把蔟从蚕台上取下,或者另放他处,或者依次清理桑渣沙,再放原处。③采茧后用5%有效氯的漂白粉水溶液浸10分钟,除去浮丝和消毒。④消毒后的塑料折蔟每5只一叠,扎三道,以防走形,下次再用。蔟脚分别夹在蔟具之间,以保持原形状,下次备用。⑤不能在日光下曝晒,防止走形和老化。⑥每张种用塑料折蔟4个,每平方米放810头蚕。
图1.折蔟立体图。
图2.蔟具折丝网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1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子母瓶
- 下一篇:混凝土搅拌机计量用进料斗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