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抗震防裂砌块无效
申请号: | 87202420 | 申请日: | 198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242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钱培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培风 |
主分类号: | E04C1/12 | 分类号: | E04C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北京市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砌块 | ||
1、一种抗震防裂砌块左右两边的上下两面或只有其中一面具有头部(1)、竖直面或斜面(2),中间为腰部(3),中部有一孔洞、两边各有一个开口的孔洞,其特征是:
a、肋(4)的位置在下式范围内变动:
C+0.5K>X>C-K
式中:X为砌块端点至肋(4)中线的距离,C为砌块端点至竖直面或斜面(2)与腰部(3)交界处的距离,K为肋(4)未加厚处的厚度;
b、肋(4)的两侧都自肋(4)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加厚,肋内外侧的加厚程度与加厚部位符合下式关系:
0<d2≤d1≤0.5d
式中:对两肋(4)中点联线的一边而言,d1及d2依次为肋外侧(6)及肋内侧(5)加厚后增加的平面面积之重心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d为肋(4)中点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
2、一种用于纵横墙联结的抗震防裂砌块,其特征是:
a、砌块左右两边的上下两面或只有其中一面具有头部(1)、竖直面或斜面(2)和腰部(3),中间为等高度的平台(10),竖直面或斜面(2)附近有肋(4),平台中部与肋(4)的两边有孔洞,肋(4)的位置在下式范围内变动:
C+0.5K>X>C-K
式中:X为砌块端点至肋(4)中线的距离,C为砌块端点至竖直面或斜面(2)与腰部(3)交界处的距离,K为肋(4)未加厚处的厚度;
b、肋(4)的两侧都自肋(4)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加厚,肋内外侧的加厚程度与加厚部位符合下式关系:
0<d2≤d1≤0.5d
式中:对两肋(4)中点联线的一边而言,d1及d2依次为肋外侧(6)及肋内侧(5)加厚后增加的平面面积之重心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d为肋(4)中点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
3、一种调整墙段或房间宽度的抗震防裂砌块,其特征是:
a、砌块左右两边的上下两面或只有其中一面具有头部(1)、竖直面或斜面(2),中间为腰部(3),一边头部(1)的长度大于它一边头部(1)的长度,砌块中部有一孔洞,两端有不同的开口孔洞,肋(4)的位置在下式范围内变动:
C+0.5K>X>C-K
式中:X为砌块端点至肋(4)中线的距离,C为砌块端点至竖直面或斜面(2)与腰部(3)交界处的距离,K为肋(4)未加厚处的厚度;
b、肋(4)的两侧都自肋(4)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加厚,肋内外侧的加厚程度与加厚部位符合下式关系:
0<d2≤d1≤0.5d
式中:对两肋(4)中点联线的一边而言,d1及d2依次为肋外侧(6)及肋内侧(5)加厚后增加的平面面积之重心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d为肋(4)中点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
4、一种用于墙体T形及L形联结的抗震防裂砌块,其特征是:
a.砌块左右一边的上下两面或只有其中一面具有头部(1)、竖直面或斜面(2)和腰部(3),砌块的另一边为等高度的平台(10),竖直面或斜面(2)附近有肋(4),平台中部与肋(4)的两边有孔洞,肋(4)的位置在下式范围内变动:
C+0.5K>X>C-K
式中:X为砌块端点至肋(4)中线的距离,C为砌块端点至竖直面或斜面(2)与腰部(3)交界处的距离,K为肋(4)未加厚处的厚度;
b、肋(4)的两侧都自肋(4)的中部向两端逐渐加厚,肋内外侧的加厚程度与加厚部位符合下式关系:
0<d2≤d1≤0.5d
式中:对肋(4)的中点与平台(10)中心联线的一边而言,d1及d2依次为肋外侧(6)及肋内侧(5)加厚后增加的平面面积之重心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d为肋(4)中点至壁板(9)未加厚处内侧的距离。
5、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砌块,其特征是沿砌块的横剖面将砌块分为左右两块砌块。
6、按照权利要求1、2、3、4所述的砌块,其特征是沿砌块的竖直纵剖面将砌块分为前后两块砌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培风,未经钱培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24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氰镀铜锡合金电解液
- 下一篇:一种带角度尺的三角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