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档板式自行车雨衣无效
申请号: | 87202550 | 申请日: | 1987-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255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浩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A41D3/04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双全,史常付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档板 自行车 雨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雨衣,特别是一种挡板式自行车雨衣。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85203436)介绍的一种对市售自行车雨衣进行改进的雨披,它是这样制作的,在普通自行车雨衣的下摆边沿一圈设置一些气密夹层和沿雨披纵向设置一些气密夹层所形成的气囊,使雨披撑开如伞状,其他部位的气密夹层所形成的气囊起加强胁作用。但这种自行车雨披使用时,由于呈伞状,体积大,增加了骑车行进困难,而且要达到大面积伞状形体须大量设置气密夹层,使得充放气很不方便。同时,普通薄膜(有微孔,不耐折叠)制作气囊效果不佳,而这种自行车雨披在制作时就需要大量使用气密性较好的材料,这将使成本提高许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防止雨淋湿衣裤、鞋袜,又方便携带、穿着和充放气,而且制造成本低、防风效果好的挡板式自行车雨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自行车雨衣的正前片上设置气密夹层,气密夹层集中在正前片下摆,底宽80cm,上宽50cm,高为65cm的区域中,在这个区域使用气密性好,比薄膜厚的聚氯乙烯塑料布制作气密夹层,气密夹层为互相沟通成条状组合,在自行车雨衣的前片下摆上形成一块由气囊支撑的梯形挡板。这种充气挡板宽于两车把间的距离,借助骑车人的两臂,车龙头为依托,向下倾斜伸展,超出车龙头直至前轮挡泥罩前端上部,构成一块能防风防雨的挡板,同时由于充气后的气密夹层构成的挡板与无气密夹层的雨衣体连为一体,因而使用时就自然顺着骑车人的两臂,车龙头形成一定的角度,这种角度受迎面来的风力影响自行调节,这样将有效地保证骑车人的衣裤、鞋袜不被淋湿,这种挡板上的条状组合形气密夹层最好为双A形(即“AA”形),这种双A形的气密夹层上部无横向气密夹层支撑,因而可以活动,使骑车人感觉如同使用普通自行车雨衣一样轻松,在雨衣内设置了可以分别套入骑车人手臂的套环,它能帮助牵固雨衣,防止顺风吹翻挡板,也可以在雨衣内气密夹层支撑的气密挡板与车龙头相吻合的部位上装上永久磁铁,使其固定气密夹层支撑的挡板于车龙头上,增强抗风雨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既保留了普通雨衣的长处,又克服了气囊式雨披使用时因体积大造成行进困难,抗风能力不强,充放气、穿着不方便的缺点,而且能有效地在小范围内使气密夹层形成档板,得到最佳的防止雨淋湿鞋袜的效果,特别适合使用者的需要。
图1,本实用新型穿着时外观正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穿着时外观侧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气门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由自行车雨衣体〔1〕、双A形气密夹层〔2〕构成的档板,防风牵固圈〔3〕和气门〔4〕组成。双A形气密夹层〔2〕位于自行车雨衣体正前片下摆上底宽80cm,高为65cm,上宽50cm的梯形区域中。具体制作时,先在自行车雨衣体正前片下摆留出一个底宽80cm,高宽66cm,上宽50cm空档来,然后取一块面积稍大于所留空档位置的梯形片料和数块条料,这些材料都是气密性好的聚氯乙烯厚薄膜(如制作吹塑玩具的材料)。在形片料底部正中1cm上的位置用高频热合的方法制成一个双A形(即AA形)气密夹层,也可以制成其他形状的气密夹层而构成防风雨的档板,气密夹层全部相通。气密夹层的尺寸可以自由选定,最好宽度不小于6cm,高为65cm,横向气密夹层离底部高约12cm,气门〔4〕位于双A底部连通处。防风牵固圈〔3〕在气密夹层上部12cm的水平线上,以骑车人手臂能套入为准。图3,气门〔4〕包括气口〔5〕和气门塞〔6〕。充气口〔5〕和气门〔4〕相连,气门与雨衣料热合在一起。然后将制好气密夹层〔2〕的料片与雨衣体〔1〕进行热合,即做成档板式自行车雨衣了。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档板式自行车雨衣还可在所指梯形范围附置磁性材料〔7〕(如图1所示)以代替防风牵固圈〔3〕,制作时可在雨衣穿着时贴近车龙头处用塑料薄膜热合制一个口袋,口袋上设有袋扣,袋内装上条形永久磁铁,通过口袋里的磁铁使雨衣体〔1〕上的充气档板与车龙头紧密衔接,增加雨衣抗风能力,使用时可将磁铁放入袋内,不需用时则可拿出。
本实用新型的材料除聚氯乙烯塑料外,还可用其他气密性好的材料制作,如尼龙等。气密夹层〔2〕的制作方法,除热合外,还可以胶合、粘合等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浩,未经黄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