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锅炉用软水器多功能分流阀无效
申请号: | 87203183 | 申请日: | 1987-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318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宗高 |
主分类号: | F16K11/074 | 分类号: | F16K11/074;C02F5/00 |
代理公司: | 大连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俊杰 |
地址: |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软水器 多功能 分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化处理水的多功能分流阀,特别适用于锅炉用水软化处理的多程序分流控制。
现有锅炉用水软水器的软化、正洗、反洗、再生程序采用多个阀门控制,存在着结构繁杂、使用不方便等缺点,在加盐再生程序中,需要附加一个泵做为加盐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锅炉软水器多功能分流阀,并在阀体内通过自身结构解决加盐再生的动力问题。
本锅炉用软水器多功能分流阀,主要由平面阀座(8)、平面转向体(10)和密封套(13)组成,在阀体四周依次设有上水管(14)排污管(15)、下水管(16)、原水进水管(9)和软水出水管(17)阀座(8)的平面中心位置有一与原水进水管(9)相通的G孔,四周按每60度均匀分布着A孔、B孔、C孔、D孔、E孔、F孔、在C孔和D孔的角平分线上设有一个N孔,F孔与A孔相通并连通上水管(14),B孔与C孔相通并连排污管(15),N孔与D孔相通并连通下水管(16)E孔连通软水出水管(17),与阀座(8)平面接触的转向体(10),其平面中心位置有一与阀座G孔对应一致的穿透性b孔,在b孔垂线上侧同心线上有一个与阀座四周圆孔等圆心距的穿透性a孔,下侧同心线上有一个与a孔对称的d孔和一个与d孔相差负60度的c孔,在b孔水平同心线的负方向上有一与阀座N孔等圆心距的f孔,转向体(10)的另一面有一个封住c孔、d孔、f孔的密封包(13),在密封包内c孔、d孔、f孔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加盐再生程序的动力问题,在结构上可以设计一套吸盐机构,即在阀座A孔、F孔的角平分线上再增加一个M孔,阀座内有由两锥体管迭套的水力喷射器,也就是说,在迭套的锥体管之间的外套壁上连通吸盐管,在水流喷射时,两套层间形成负压,使盐水通过吸盐管,随水流进入软水器,M孔与内锥体管相通,再连通上水管(14),在转向体(10)b孔水平线的正方向上设有一个与M孔等圆心距的穿透性e孔。
转向体(10)背面有由隆起背脊形成的旋转轴(12),旋转轴(12)穿过密封套(13)被紧固帽密封固定在密封套(13)上,旋转轴(12)连接转向手柄(3),穿过上盖(11)再连接程序指示针(1),这样,转向体(10)在密封状态下能够做小距离的轴向移动,可以在改变程序时,减少转向体(10)和阀座(8)的平面摩擦。密封套(13)与上盖(11)之间的滑槽上有转化、正洗、反洗、再生程序槽程序改变后,转向手柄(3)固定在程序槽内,使阀座(8)和转向体(10)的平面重新接触。
本实用新型集多个程序为一体,结构简单,加盐再生亦勿须另设动力泵,使用时,只搬动转向手柄,就能改变程序,如从软化程序改变至正洗程序,水的流动路线为:
原水进水管→G孔→b孔→a孔→→上水管→软水器→下水管→D孔→→排污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阀座阀孔结构示意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向体平面和背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转向体(10)穿过密封套(13)和密封圈,被紧固帽(4)密封固定在密封套(13)上,在密封套(13)与上盖(11)形成的滑槽内,转向手柄(3)固定在旋转轴(12)上,旋转轴(12)顶端连接程序指示针。(1)、上盖(11)外表贴有程序盘(2)、将密封套(13)和阀座用法兰(7)固定,上盖(11)用螺丝固定在密封套(13)上,这时的阀体即可连在软水器上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宗高,未经刘宗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3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控气囊颈托器
- 下一篇:防便池臭气外逸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