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无积渣沥青熔化炉无效
申请号: | 87203277 | 申请日: | 198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327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7 |
发明(设计)人: | 朱鸿千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鸿千 |
主分类号: | C10C3/12 | 分类号: | C10C3/12 |
代理公司: | 辽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忠达 |
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积渣 沥青 熔化炉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熔化炉的技术改进。
以往的沥青熔化炉多数是U形锅底,采用露天敝口加热,致使加热过程中大量沥青烟气及苯并蓖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大气,污染环境。近几年有人研究将这种传统的沥青加热锅加上密封盖,组装成移动加热小车,但由于锅底的形状没有改变,使用过程中仍暴露出很多缺点,如由于仍是U形锅底,沥青积渣不易清除,这种积渣为焦碳固形物质,导热性不好,致使锅底经常过热,甚至烧裂变形,再如,由于无保温和防爆装置,致使沥青熔炉热损失大,安全性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量损失小,安全可靠,无沥青积渣的沥青熔化炉。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是沥青锅的锅底呈W形,且有一定倾角,在沥青锅的上盖上设置有安全加料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要点,是加热炉的炉栅,沿向车尾方向有一倾角。
图1是无积渣沥青熔化炉主视图。
图2是无积渣沥青熔化炉后视图。
图3是沥青锅体及加热炉横向剖视图。
图4是加热炉纵向剖视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即无积渣沥青熔化炉由加热炉、沥青锅、外壳〔5〕、虹吸管〔1〕、引风机〔2〕、除尘器〔10〕、转向轮〔12〕、承重轮〔14〕、车把〔15〕构成。
加热炉包括炉门〔16〕,灰门〔17〕,炉膛〔8〕,灰箱〔13〕,两块承重板〔18〕,固定炉栅〔19〕。两块承重板〔18〕对称且垂直地设置在加热炉的两侧,承重板〔18〕的上边,沿向车尾方向有倾角,其最佳倾角为10度。固定炉栅〔19〕具有一定迎风角,其最佳迎风角为5度。燃烧所需空气自灰门进入灰箱,由于固定炉栅〔19〕具有一定迎风角,可使助燃空气均匀地通过燃煤层,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这不仅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而且降低了烟气的黑度,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延长炉膛寿命,在两块承重板〔18〕内侧设置耐火层,该耐火层可用耐火混凝土捣固而成。
沥青锅包括安全加料门〔3〕,锅体〔7〕、上盖〔9〕、沥青阀门〔11〕。锅体〔7〕的特征是锅底呈W形,且锅体〔7〕的锅底沿向车尾方向有一定倾角,其最佳倾角是10度。锅体〔7〕的倾角与两块承重板〔18〕的倾角相一致。锅体〔7〕设置在两块承重板〔18〕上,锅体〔7〕与两块承重板〔18〕相接触部分焊固在一起。这样,两块承重板〔18〕与锅体〔7〕的锅底之间形成一个标准单拱式燃烧室。沥青锅的上盖〔9〕以法兰螺钉固定在锅体〔7〕上端,在上盖〔9〕上设置有两个安全加料门〔3〕,安全加料门〔3〕的固定边与上盖〔9〕铰接,安全加料门〔3〕可自由翻开,设置安全加料门〔3〕不仅可满足投放块状沥青料的需要,而且具有防爆功能,因为当锅内温度由于人为原因,一旦失控时,突然燃烧的沥青气体会立即冲开安全加料门〔3〕,自动卸压并隔断空气熄火,达到安全目的。
在加热炉和锅体〔7〕的四周设置钢板外壳〔5〕,在钢板外壳〔5〕内侧设置保温衬层〔4〕、钢板外壳〔5〕和保温衬层〔〔4〕既能保护锅体〔7〕和加热炉不受损伤又具有保温功能。在钢板外壳〔5〕与锅炉〔7〕之间设置隔板〔6〕,隔板〔6〕两端面分别焊在锅体〔7〕和钢板外壳〔5〕上。这样,隔板〔6〕、钢板外壳〔5〕和锅体〔7〕便组成保温式烟箱。加热炉中带有大量余热的烟气沿图1中箭头指向流入左、右烟箱,在隔板〔6〕合理布局形成的烟道中,烟气呈Ⅰ→Ⅱ→Ⅲ回程,包容整个锅体。灼热的烟气,对内通过传导直接加热沥青,促其快速熔化,对外则由于保温衬层〔4〕的绝热和积热作用,其热量被保存下来。这种烟箱会使排烟温度降至250℃以下,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引风机,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合理地利用了余热,这种沥青锅的煤耗可保证小于50公斤标准煤/270℃沥青(吨)。
虹吸管〔1〕是一个截面积相当于烟囱截面1/3左右的矩形弯管,它连通了沥青锅上盖〔9〕的空间和炉栅下部灰箱〔13〕。
当锅内沥青随温度升高逐渐逸出多环芳烃及苯并蓖类不饱和烃类等有害物质时,在引风机的作用下,这些有害气体即通过虹吸管〔1〕导入炉下灰箱〔13〕并通过固定炉栅〔19〕进入高温炉膛〔8〕进行燃烧,转化为无害气体,随烟气一起流入除尘器〔10〕,最终的被净化的尾气排入大气环境中,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鸿千,未经朱鸿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手动真空包装器
- 下一篇:新型井口光杆盘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