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型安全帽无效
申请号: | 87203557 | 申请日: | 198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3557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仁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公司专利管理室 |
主分类号: | A42B1/08 | 分类号: | A42B1/08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玉轩,夏乃祥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安全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安全帽,即由帽壳、缓冲壳、帽前舌、帽沿、帽耳、固定带、辅助带等部份组成的新型安全帽,特别是能够改变头部受力状态,减小头部的直接受力的新型安全帽,属于劳动保护用品。
现用的和市场上销售的安全帽由帽壳、帽前舌、帽沿、帽衬、固定带及套管等组成,为了增强安全帽对外来物冲击力的防护,要加厚帽顶,因而强度大。由于外来物冲击在安全帽上,受力传递到头的上部,比直接作用在头上要小得多,但是也会使头部受到伤害;当外力一定时,安全帽的强度越高,对头部的作用力也就越大,致伤就重,因而不能更有效地减小头部受力,起不到对头部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使一部份职工由于头部受力过重而产生头部内伤,影响身心健康或影响工作。现有安全帽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带系得过紧,下脖的上下运动受阻,同时也会感到不舒服,系得松紧合适时,因下脖的上下运动,使得固定带变松,或头部仰俯活动时固定带更易松动,如果不及时把固定带系紧,则安全帽由于重力的作用,安全帽戴不牢或脱落,这时更易产生外来物击伤头部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为了改进现有安全帽的结构,使头顶部有帽壳和缓冲壳,受力时先产生弹性震动,后传递到人的头部,若有重物击穿帽壳,还要产生一个夹持力,然后才能接触到缓冲壳,不会与头皮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安全帽相比,在相同外力的作下,头部受力变小,穿透力减弱;另外,在系紧带上采用固定带和辅助带,且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松动、脱落,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安全帽是改进了现有安全帽,把现有安全帽的帽壳顶部适当减薄到1.5~2.5毫米,在帽顶里面8~12毫米处增加一层缓冲壳,或者有必要时在第一缓冲壳以下适当距离处再增加第二缓冲壳,缓冲壳的厚度为1.5~3毫米,缓冲壳横向与帽壳注塑在一起,缓冲壳和帽顶横向园弧,帽壳顶部以半径101毫米画内园弧,缓冲壳园弧,园心在同轴上,园心下移约50毫米,以半径140毫米左右画缓冲壳内园弧即可;缓冲壳纵向与帽壳分开,缓冲壳和帽顶纵向园弧以同轴心,帽壳以半径119.5~125毫米画内园弧,缓冲壳以半径110毫米画内园弧,园弧夹角约为110度,前后对称,这样形成的新型安全帽有帽壳,缓冲壳,帽前舌,帽衬,帽衬固定槽,帽沿,帽耳,穿带孔,气孔,固定带,辅助带,套管,锁紧扣等组成的新型安全帽,改变了现有安全帽的受力状态,减小了头部的直接受力,即受力时先产生弹性震动,后传递到人的头部,若有重物击穿帽壳,还要产生一个夹持力,然后才能落到缓冲壳上,不会接触到人的头皮;另外,把穿带孔稍微扩大些,使系紧带能穿进孔内,由于采用了固定带和辅助带,要先拉动辅助带,使固定带与下脖适当接触,把套管向上套住两个辅助带,然后把锁紧扣顶住套管,把两根辅助带固定在一定位置上,这样带子不易松动,安全帽不可能脱落,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附图1纵向视图
附图2横向视图
附图3固定带与辅助带安装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用附图1~3进行说明。
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帽壳(1)的帽顶部厚度为1.5~2.5毫米,帽壳左右两侧各有两个气孔(6),缓冲壳(2)的厚度为1.5~3毫米,R1为101毫米,R2约为140毫米,R3为110毫米,R4为119.5~125毫米,L1为50毫米,L2为10毫米,缓冲壳前后所对应的园心角约为110度,缓冲壳左右与帽壳注塑在一起,前后与帽壳分开,缓冲壳(2)离帽壳顶部距离为8~12毫米。当外力作用在帽壳(1)上部时,帽壳受力产生弹性震动,后传递到人的头部,使作用到头部的力减小,若有重物击穿帽壳,还要产生一个夹持力,使重物缓冲落到缓冲壳上,大大地减小了冲击力,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人员戴上安全帽后,先拉动辅助带(10),使固定带(9)与下脖适当绷紧,把套管(11)向上套住两个辅助带(10),然后把锁紧扣(12)向上顶住套管与两根辅助带,使带子不易松动,安全帽不可能脱落。
帽前舌,帽衬固定槽(4),帽沿(5),帽耳(7),穿带孔(8)。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它与现有安全帽相比,在相同外来物作用下,传递到头部的冲击力很小,穿透力减弱,能有效地予防头部的损伤,且戴好后不易松动或脱落,稳定性能良好,成本和重量几乎没有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公司专利管理室,未经武汉钢铁公司专利管理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索牵引提升传动装置
- 下一篇:塑料管切割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