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省力的自行车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7204854 申请日: 1987-03-21
公开(公告)号: CN87204854U 公开(公告)日: 1988-10-12
发明(设计)人: 曾麟沛 申请(专利权)人: 曾麟沛
主分类号: B62M1/18 分类号: B62M1/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澳门渡船街渡*** 国省代码: 澳门;8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省力 自行车
【说明书】:

本發明涉及對自行車驅動機構的改進。

本發明的驅動機構由省力輪①,鏈輪②,鏈條③,中軸④,左脚蹬及曲柄⑤,右脚蹬及曲柄⑥,左中接頭⑦,右中接頭⑧,省力輪固定塊⑨,螺栓及螺母⑩,左中軸碗及鋼球(11),右中軸碗及鋼球(12),中軸鎖母(13),滚珠軸承(14),鞍座(15),鞍座調校螺栓,螺母(16)#焖跆坠?17),固定器(18),前管(19),上管(20),Y型下管(21),左平叉(22),右平叉(23),Y型立管(24),滑桿(25),滑桿定位栓?26)托谐梯S承(27)組成(見附圖1及附圖2)。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駕駛者自重而達到省力目的的自行車。

本發明與一般傳統的自行車的主要區别在於:一般傳統的自行車,均僅依靠駕駛者脚的力量作動力,推動鏈輪作圓周運動,利用鏈條带動後輪上的飛輪作圓周運動,從而使後輪轉動前進。

當踩踏脚蹬推動鏈輪作圓周運動時,會出現以下的情况:鏈輪每轉動一周,左、右脚蹬均會到達“死點”(即脚蹬至最高點,脚蹬與中軸軸心的連綫垂直於地面的位置時,見附圖3的0點處)一次,由此處開始用力驅動鏈輪是最費力的。

在驅動鏈輪作圓周運動時,左、右脚均需用力,即由“死點”開始,運動 1/2 圓周,致最低點,左、右脚交替進行。

一般傳統的自行車設計忽略了負載物本身重量的作用。

本發明的自行車的運動情况是:省力輪①與鏈輪②作同步圓周運動。由於省力輪①與滑桿(25)的互相配合作用,將左、右脚用力起點的位置改變(偏離“死點”,向前,見附圖3Q點處)。左脚蹬⑤和右脚蹬⑥作圓周運動時,帶動省力輪①和鏈輪②同時作圓周運動,滑桿(25)亦同時運動,安裝在滑桿(25)上的鞍座(15)也同時作上下運動。

當右脚開始踏動時,駕駛者的位置處於最低點,踏動 1/4 圓周,由於省力輪①與滑桿(25)的互相配合作用,省力輪①轉動時,同時將駕駛者的位置推致最高點(即省力輪①A點與滑桿(25)上滚珠軸承(14)接觸時,見附圖2)。省力輪①與鏈輪②此前 1/4 圓周的運動是依靠駕駛者脚踏的力量進行的。省力輪①與鏈輪②後 1/4 圓周(即省力輪①A點剛越過滑桿(25)上滚珠軸承(14)處起)的運動,依靠駕駛者本身的體重作動力,鞍座(15)與滑桿(25)同時向下運動,驅動省力輪①與鏈輪②繼續作圓周運動,完成後 1/4 圓周運動,此後 1/4 圓周運動,駕駛者並不需用力踩踏,處於鬆馳休息狀態,鞍座(15)亦在運動時由最高點降致最低點。

右脚蹬⑥完成 1/2 圓周運動時,左脚蹬⑤已運動致用力起點位置。

鏈條③連接鏈輪②及飛輪,將動力傳致後輪。螺栓及螺母⑩將省力輪固定塊⑨及省力輪①固定在中軸④上。左脚蹬及曲柄⑤、右脚蹬及曲柄⑥用以踩踏,並將動力傳至中軸④上。左中接頭⑦、右中接頭⑧、左中軸碗及鋼球(11)、右中軸碗及鋼球(12)、中軸鎖母(13)組成中軸的轉動機構,減少中軸在運動時的摩擦力。鞍座調校螺栓、螺母(16)調校鞍座(15)在滑桿(25)上的高度。伸縮套管(25)套在滑桿(25)上,保持滑桿(25)的清潔。在不使用省力輪①時利用固定器(18)將鞍座(15)的位置固定。前管(19)、上管(20)、Y型下管(21)、左平叉(22)、右平叉(23)、Y型立管(24)組成自行車車架。滑桿定位栓(25)將滑桿(26)的活動限制,使之不致在Y型立管(24)上轉動。行程軸承(27)用以減少滑桿(25)在作上下運動時與Y型立管(24)的摩擦力。

本發明的省力自行車,用力踩踏周期短,鏈輪每轉動一周,左、右脚各僅需用力踩踏 1/4 圓周(見附圖3的Q點至R點),鬆馳間歇休息時間長,左、右脚各爲 3/4 圓周(見附圖3的R點至Q點)。

一般傳統的自行車,左、右脚用力踩踏的周期各爲 1/2 圓周(見附圖3的O點至P點)。

本發明的主要特徵在於:省力輪①的周界由曲綫組成,曲綫互相聯接,聯接處過渡圓滑,不形成稜角。省力輪可以是橢圓。省力輪①與鏈輪②作同步圓周運動。

本發明的省力機構,同樣適用於人力三輪車,手推車,傷殘人士輪椅車等。

本發明的製造工藝和結構並不復雜,材料來源廣泛,效果顯著,一般機械廠和自行車廠完全可以製造。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麟沛,未经曾麟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4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