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车用座垫无效
申请号: | 87205011 | 申请日: | 1987-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501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堪;李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世堪;李秋林 |
主分类号: | B60R27/00 | 分类号: | B60R27/00;A47C27/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阿***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垫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用座垫。
已有的汽车和拖拉机上的座垫一种是由座垫架、弹簧、泡沫体、人造革或帆布和绒布类材料制成,一种是由座垫架、泡沫体、人造革或帆布和绒布类材料制成。这两种形式制成的座垫,座垫架是不封闭的,座垫的表面是由人造革或帆布和绒布类材料包住弹簧和泡沫固定在座垫架上。在汽车和拖拉机的行驶过程中,人体的臀部与座垫直接接触,盛夏乘车,特别是无空调的车,或是长时间行车后,人们会感到臀部燥热难挡。这是由于臀部与汽车座垫之间无空气对流,并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断地振动,臀部与座垫之间又不断地摩擦生热造成的。这种情况在路况较差的公路上更为明显。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了驾驶员的行车注意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上述车用座垫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车用座垫,这种座垫在汽车和拖拉机行驶过程中,随着行车过程产生的振动,臀部和座垫之间有由座垫吸入和排出的空气,从而达到解决人体臀部等部位有燥热感的感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思的车用座垫是座垫的表面分布有多个通气孔的出口,通气孔与座垫内的弹性材料下方的贮气室相通,弹性材料由弹性支承件支承,每个弹性支承件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贮气室的空气能从贮气室进入通气孔。弹性支承件由定位件固定在座垫架上。为了防止弹性支承件的变形过大,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贮气室的底板上安装有限位构件,限位构件与弹性支承件的垂直距离在弹性支承件的最大变形范围内,以保证弹性支承件在汽车或拖拉机行驶过程中由于人体的作用而不变形过大受到损坏。为了解决汽车行驶过程中由通气孔吸入和排出的空气量大小,在座垫贮气室的底部装有一阀门,阀门的开度由手柄带动调节构件来调节。阀门的开度是指座垫底部排气孔的大小。调节阀门的开度即排气孔的大小,直接影响了通气孔流动的空气量的大小。通气孔是通过垫片固定在弹性材料上的。整个座垫除底部排气孔由阀门开启外,是密封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汽车、拖拉机行驶过程中会不停地产生振动,人体也不停地上下移动,人体对座垫的压力也不断地变化,座垫内的弹性材料不断地膨胀与收缩。人体向上移动时,座垫内的弹性材料膨胀,贮气室内空间增大,压力减小,贮气室通过通气孔吸入空气;人体向下移动时,弹性材料收缩,贮气室空间减小,压力增加,贮气室内的空气从通气孔中排出。这时,因通气孔的出口分布在人体臀部的下方、周围和靠近腿部的地方,座垫通气孔排出的空气使人体的臀部、腿部和背部等有凉爽的感觉。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们需求程度的不一致。座垫下方安装有一阀门,阀门的开度由调节构件调节。当阀门的开度为零时,即排气孔完全关闭,汽车的振动使人体向上移动时,座垫内弹性材料膨胀,弹性支承件复位,贮气室容积增大,压力减小,座垫通过通气孔将空气吸入贮气室。人体随汽车振动下落时,弹性材料压缩,弹性支承件变形,贮气室空间或小,压力增大,座垫贮气室内的空气通过通气孔挤出。当阀门有一定的开度,即排气孔截面面积小于通气孔出气口的截面面积的总和时,经过以上阀门开度为零时的动作,通过通气孔吸入和排出的空气都会减小,从而达到调节风量的目的。当阀门的开度为最大时,即排气孔完全打开,此时排气孔的截面面积大于通气孔出口处总截面面积的若干倍时,人体随着汽车的振动对座垫产生的压力变化使贮气室内的空气几乎完全从排气孔排出,通气孔此时基本上不起作用,人体无凉爽感觉。为了使通气孔能正常地排出空气而不被人体臀部堵住,特别是在夏季,在座垫表面和人体臀部之间安装一隔离构件。隔离构件使人体与座垫间有一定的间隙,隔离构件上又有若干通孔保证通气孔出口不被人体堵住,保证空气能正常地从通气孔排出。隔离构件可与座垫分离。以上工作原理制成的车用座垫,根据车型的需要,可制成单人、双人和多人座垫。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车用座垫的轴测图。
图2是车用座垫的剖视图。
图3是车用座垫阀门开度最大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车用座垫阀门开度最小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隔离构件的主视图。
图6是隔离构件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世堪;李秋林,未经张世堪;李秋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