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车道路面润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05079 | 申请日: | 1987-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507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徐模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模宏 |
主分类号: | E01H3/04 | 分类号: | E01H3/04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黄首一 |
地址: |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道 路面 润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道环保装置,特别是一种防止车道尘土飞扬的装置。
在科学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道路车辆越来越多,随着车辆的过往,车道上尘土飞杨,危及车道环境和城市环境,造成尘埃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为防止车道上尘土飞扬,人们设计并广泛使用洒水车,采用洒水润湿车道路面,减少尘土飞扬。车道上尘土的飞扬,随着车道上的尘土量和车辆流量的增加而趋于严重。以一天计,人们活跃的白天,车道及其两旁人行道上,分别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的量最多,洒水车本应频繁出动,洒水量也应最多。但是,由于过往车辆和行人的阻碍,使洒水车不能正常工作,甚至完全无法工作,而往往是在人们的道路活动量少的夜间,洒水车才出动洒水润湿道路。因此,不能充分发挥洒水车的作用,其利用率甚低,难于收到防尘飞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点,按车道上车辆流量来供给水量以润湿车道路面,防止尘土飞扬的车道路面润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在车道上设置附设有水位控制器的水槽,利用车辆运行时车轮沾带水槽内的水来润湿车道路面,实现防止尘土的飞扬。
本实用新型的车道路面润湿装置(附图),包含多个能镶拼成车道的路面并在镶拼后其相邻间自然形成有间隙水槽〔16〕的路面板〔14〕;与上述间隙水槽〔16〕连通的水箱〔1〕,将上述水箱和水源连通的水管〔2〕,设置在水箱内且与水管接通的浮球阀〔3〕。路面润湿装置,在其浮球阀的控制下,能自动保持水槽内所设定的水位高度,当车辆经过路面板段时,其滚动的车轮周缘必定沾带上水槽内的水,沾带有水的车轮在滚过车道路面时,将水沾留在路面上,润湿一定长度的路面,过往车辆越多,车轮沾带的水也越多,其路面润湿的程度增大。当水槽内的水减少以后,浮球阀自动打开,接通水源向水槽内供水,当水槽内的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浮球阀自动关闭供水。因此,本路面润湿 装置能保证水槽内始终有足够的贮水。采用上述路面板镶拼成车道的路面时,最好能使全部路面板的上方面均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于路面板间的间隙〔16〕内能贮存水,即可以保证水槽内有足够的贮水,又不会在车辆经过时引起飞溅。为此,还可以将路面板的构成路面的上方棱倒棱成为棱面〔17〕。路面板在路基上的设置方式,可以采用与路基面相固结的方式,也可以将路面板搁放在路基面上。采用搁放方式设置的路面板,由于车辆经过时会产生摇动。因此,随路面板的摇动,可以将进入路面板间的间隙水槽〔16〕内的沙土与水混合形成的泥浆挤出,沾附在车轮上被带走。当车道上的沙土和尘土较多时,可以增设泥沙排放管道。排放管道是将上述间隙水槽与下水道〔23〕或道旁水沟(图中未表示)连通的排放道〔21〕,在上述排放道中设置有阀〔22〕。当需要清除路面板间的间隙水槽内的泥浆时,可以打开阀〔22〕,用水冲洗,将泥浆排入下水道或道旁水沟。为利于泥水流动和不使路面板移位,可以适当增大路面板间的间隙,并将其固接在路基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车道路面润湿装置,具有能按车道上的车辆流量来供给车道路面的水量、润湿车道路面,防止因车辆运行所造成的尘土飞扬。减轻尘埃对环境的污染,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下面,再用实施例并对照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车道路面润湿装置作进一步地说明。
对附图作如下简单说明。
图1和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道路面润湿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纵剖面图,图2是俯视图。
图3和图4 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车道路面润湿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是纵剖面图,图2是俯视图。
图5和图6 是棱形块、方形块路面板,其中5-1、5-2、5-3和6-1、6-2、6-3分别为各自的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图中,各符号的含意如下:
1——水箱 2——水管 3——浮球阀
4——水管 5——阀 6——水管10——路基 11——水槽 12——底面
13——边框 14——路面板 15——路面
16——间隙水槽 17——棱面 21——排放道
22-阀 23——下水道 30——人行道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模宏,未经徐模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5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