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足踏双活塞高压气泵无效
申请号: | 87205224 | 申请日: | 1987-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5224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宗元;刘涛;杨孝清;贾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宗元;刘涛;杨孝清;贾立辉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江晓萍 |
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外***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足踏双 活塞 高压 气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高压气泵,特别是涉及的一种足踏双活塞高压气泵。
我国号称自行车王国。自行车保有量为世界之首,我国城市家庭每户平均拥有自行车两辆以上,而打气筒是每个家庭必备之物。目前市场上最流行的自行车打气筒主要由一个打气筒和一个贮气筒组成,两个筒体并列安装在底座上。这种打气筒筒体长,活塞行程大,皮碗易损坏,打气时用手打气,费时、费力、妇女、儿童、老人使用都很困难,常常是全家人骑车,一人打气。这种打气筒由于活塞杆外露,打气时活塞杆上的机油易脏手脏衣服;由于这种打气筒打气费力,气压较低,不能用作板车、摩托车和汽车加气之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设计出一种操作轻便的新型足踏双活塞高压气泵,不但能为自行车加气,而且也能为板车、摩托车和汽车加气,同时也是摩托车、汽车的随车携带必备之物,作为野外充气的应急工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含固定机架、活动足踏机架、并列双活塞高压气泵、气管、夹头,活动足踏机架上有扭力弹簧,并列双活塞高压气泵由双排外套管、内筒组成,外套管铰接在固定机架上,内筒的一端固定活塞,另一端固定在出气座上,出气座与活动足踏机架铰接,外套管同心地套在内筒上,活塞的外圆面上有环形嵌槽和缺口,环形嵌槽内装有O型橡胶密封圈,活塞的中心固定球阀,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足踏活动足踏机架,并排的双活塞同时动作,压缩空气,通过内筒提供高压空气。
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套管与活塞形成的压缩空腔位于外套管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采用双筒双活塞结构,故而结构紧凑,携带方便;
2.由于采用足踏机构,且行程不长,故而操作轻便,男、女、老、少均可使用;
3.由于本实用新型裸露部分无油渍,操作用足不用手,故而干净无油污;
4.由于采用特殊结构的活塞和O型橡胶密封圈,而不使用皮碗,故而密封性好,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更换方便;
5.由于采用足踏施力,球阀压紧弹簧力较传统打气筒的弹簧力大,故而产生的气压比传统打气筒产生的气压高,不但能给自行车、三轮车轮胎加气,而且能给板车、摩托车、汽车的轮胎加气(本实用新型可产生6~7公斤/厘米2气压)。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上图中各序号说明:
1.固定机架 2.活动足踏机架 3.扭力弹簧 4.并列双活塞高压气泵 5.外套管 6.内筒 7.活塞 8.出气座 9.环形嵌槽 10.缺口 11.O型橡胶密封圈 12.球阀 13.铜套 14.外套管盖 15.气孔 16.气管 17.夹头
本实用新型由固定机架1、活动足踏机架2、并列双活塞高压气泵4、气管16、夹头17组成,活动足踏机架2上有扭力弹簧3,并列双活塞高压气泵4包含双排外套管5、内筒6,外套管5铰接在固定机架1上,内筒6的一端固定活塞7,另一端固定在出气座8上,出气座8铰接在活动足踏机架2上,外套管1同心地套在内筒6上,活塞7用工程塑料做成,活塞7的外圆面上有环形嵌槽9、两个对称缺口10,环形嵌槽9内装有O型橡胶密封圈11,活塞7内同心地装有铜套13,活塞7内的铜套13的中心固定环阀12,外套管盖14上有气孔15。
当足踏活动机架2向下运动时,内筒6上的活塞7向外套管5底部运动,活塞7上的O型橡胶密封圈11紧贴环形嵌槽9的上表面,环形嵌槽9上表面无缺口,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O型橡胶密封圈11紧贴外套管5的内壁,起到密封作用,随着内筒6向下运动,活塞7的底部与外套管5底面之间的压缩腔的空气压力愈来愈高,压缩空气克服活塞7中心的球阀12内的弹簧压力后进入内筒6,当足松开活动足踏机架2后,扭力弹簧3使活动足踏机架2上升,活塞7上升,压缩腔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O型橡胶密封圈11紧贴环形嵌槽9的下表面,由于环形嵌槽9下表面上有两个对称缺口10,O型橡胶密封圈11在这两个缺口10处与外套管5内壁有间隙,由外套管盖14上的气孔15进入的空气通过这个间隙进入压缩腔,等待压缩,并列双活塞高压气泵4产生的高压气体在出气座8会合,通过气管16、夹头17进入轮胎。活塞7的特殊结构使活塞7能单向密封。外套管5与活塞7形成的压缩空腔位于外套管5的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宗元;刘涛;杨孝清;贾立辉,未经魏宗元;刘涛;杨孝清;贾立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5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