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自行车减震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05343 | 申请日: | 1987-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534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树林 |
主分类号: | B62K25/04 | 分类号: | B62K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减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传统的各型自行车没有减震装置,在道路凸凹不平情况下使骑车人更加劳累和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的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由:前叉减震装置和后叉减震装置两部分组成。
主要是由连板〔1〕、后立叉〔2〕,后导柱〔5〕,后弹簧〔6〕,后导柱筒〔8〕,连接架〔12〕,平叉〔16〕,支板〔17〕大连板〔21〕前弹簧叉〔22〕前导柱〔25〕前弹簧〔26〕、前导柱套筒〔28〕连接轴〔29〕、小连板〔30〕所组成。
其特殊之处是大连板〔21〕上的孔和前弹簧叉〔22〕相铰接,前弹簧叉〔22〕的上部装有前弹簧〔26〕前导柱〔25〕和前导柱套筒〔28〕及连接轴〔29〕和小连板〔30〕平叉〔16〕焊有支板〔17〕与下连板〔1〕铰接,后立叉〔2〕与连板〔1〕焊接,后立叉〔2〕的上部装有后导柱〔5〕,后弹簧〔6〕后导柱套筒〔8〕及连接架〔12〕。
最佳实施例如图4所示,前叉减震装置如图3所示。把自行车原来的前叉〔35〕反向安装,下部和大连板〔21〕后端孔连接轴〔36〕铰接大连板〔21〕分为前后两块,前端有开口槽安装自行车前轴、中部与前弹簧叉〔22〕相铰接,前弹簧叉〔22〕的上部装有前弹簧〔26〕内孔里装有前导柱〔25〕。
前导柱套筒〔28〕装在前导柱〔25〕的外面,前弹簧〔26〕的里面,前导柱〔25〕可在前导柱套筒〔28〕内上下滑动并有润滑毡垫〔27〕在前导柱套筒〔28〕下部,起润滑作用。
在前弹簧〔26〕的下部有弹簧下压片〔24〕,前导柱〔25〕用螺母〔23〕与前弹簧叉〔22〕相连接,在前弹簧〔26〕的外部装有上防护罩〔33〕和前下防护罩〔34〕,在前导柱套筒〔28〕的上部用一个连接轴〔29〕铰接的,是用来消除前弹簧〔26〕压缩时前轮对上端固定部位小连板〔30〕的冲击力,小连板〔30〕的前孔套在连接轴〔29〕的轴套上用螺母〔31〕紧固,后孔套在车把芯上紧固。
这样当自行车前轮遇到障碍时前弹簧叉〔22〕上部的弹簧〔26〕受力压缩,由大连板〔21〕小连板〔30〕和前叉,〔35〕形成了四边形的形态受力,当外力消除时,弹簧减震装置,使四边形恢复原来的位置,使自行车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后减震装置如图1、图2所示通过连接架〔12〕左右对称的两个孔与车座下面鞍管相铰接,连接架〔12〕通过螺母〔10〕和垫〔11〕与减震装置的后导柱套筒上盖〔9〕相连接。
后导柱〔5〕后弹簧〔6〕,后润滑毡垫〔7〕,后导柱套筒〔8〕,组成减震系统,其内部结构和前叉减震装置相同,如图1所示。
后立叉〔2〕与下连板〔1〕焊成一体,平叉〔16〕后端焊有两个相同的支板〔17〕与下连板〔1〕相铰接,平叉〔16〕的前端与中轴〔20〕之间。
通过平叉轴套〔15〕和平叉轴〔18〕及螺母〔19〕铰连接。
这样整个后叉形成了一个具有弹性的三角形,起到减震作用前减震装置和后减震装置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行车减震装置,使骑车人感到舒适平稳,减少疲劳。
附图说明:
图1:后叉减震装置
1、下连板,2、后叉3、4、螺栓,螺母,5、后导柱、6、后弹簧,7、润滑毡垫,8、后导柱套筒,9、后导柱筒上盖,10、11、螺母垫,12、连接架,13、后弹簧上防护罩,14、后弹簧下防护罩。
图2:平叉结构
15、平叉轴套,16、平叉,17、支板,18、平叉轴,19、螺母,20、中轴。
图3:前叉减震装置
21、大连板,22、前弹簧叉,23、螺母,24、弹簧下压片,25、前导柱,26、前弹簧,27、润滑毡垫,28、前导柱套筒,29、连接轴,30、小连板,31、螺母,32、轴套,33、前弹簧上防护罩,34、前弹簧下防护罩,35、前叉,36、前叉连接轴。
图4:自行车减震装置总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树林,未经周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间程序控制万能钟
- 下一篇:高效低能耗微型空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