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7205638 | 申请日: | 1987-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5638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延庆;何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造纸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淑芳 |
地址: | 上海市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对湿度 自动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度控制系统,特别是一种能自动控制相对湿度的系统。
通常使用的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是通过干湿球水银温度计或干湿球热敏电阻,根据干球和湿球的温差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该系统结构复杂,包括压缩机、风机、电加热装置、电加湿装置、水冷却装置等部分,它属于正规的恒温恒湿控制设备,适用于对室内环境温度和湿度同时要求控制的情况。而实际使用中,在很多场合,往往只需要在常温条件下严格地或适当地控制湿度即可。此时,如采用复杂的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就显得不合理,不经济,因该系统价格高,耗电量大,维修、保养、管理不便。所以在只需控制湿度的场合,仅用去湿机和/或加湿机即可。但去湿机和加湿机的开关一般都靠手动控制,所以无法较严格地控制相对湿度的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控制室内环境的相对湿度的系统,它能够根据湿度的变化来控制去湿机和/或加湿机的开关,使相对湿度恒定在希望控制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脱脂后的毛发能随相对湿度的大小而伸缩的原理,通过机械传动、光电转换和机电接触而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湿度调节机以及由自控探头、信号放大电路和继电器组成的自动控制装置。所述的湿度调节机通常是指去湿机,若在北方地区或较干燥的场合下使用该系统,为了保持较宽的湿度可调范围,则湿度调节机还应包括加湿机。所述自控探头包括固定在底板上部的毛发长度调节器、固定在底板下部的毛发伸缩传动部件、底板中部并置的一个以上、通常是二至三个通光小孔以及分别位于底板前面和背面并穿越每个通光小孔而对置的一对光电管和小光源,两端分别固定在毛发长度调节器和毛发伸缩传动部件上的毛发以及与传动部件联动的、位于通光小孔与光电管间的遮光片。每一个所述的光电管分别与一个信号放大电路连接,而这些放大电路分别置有继电器连接到湿度调节机上,作为其开关来分别控制其运行状态。当室内环境湿度变化引起的毛发伸缩通过机械传动使遮光片位移而遮住不同的光电管时,进入其内的光信号便发生变化,该变化的光信号由光电管转换成电信号,经与其连接的信号放大电路放大后通过继电器来完成对湿度调节机的开关状态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可广泛地应用于需要在常温下保持一定的相对湿度的场合,随时将室内环境相对湿度严格控制在40~90%范围内任何所需的相对湿度上,其控制精度可达设定值±2%,解决了人工无法严格控制湿度波动的问题;它安全可靠,无须人照管,可连续长期处于监控状态,节约劳动力,给管理工作带来方便;在该系统中,湿度调节机是根据需要间歇式地工作,这样不但节电,明显地显示其经济效益,而且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控制面积较大的场合下,可使用一套自动控制装置同时控制多台湿度调节机的运转;另外,该系统成本低、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第一种类型的结构框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第二种类型的结构框图。
图3a是图2a中的自控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2b中的自控探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a和3b的自控探头的毛发伸缩传动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a、图6b和图6c是山字形遮光板分别遮住三个光电管时的位置示意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自控探头1、信号放大电路2、继电器3以及湿度调节机4,其中,自控探头1、信号放大电路2以及继电器3组成了自动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根据使用地区和场合环境湿度的不同可制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适用于湿度较高的场合和南方地区,其湿度调节机只需使用去湿机,而自动控制装置只需要控制去湿机的开启和关闭,在去湿机停止工作后,湿度会自动上升。而第二种类型则还同时适用于湿度较低的场合和北方地区,其湿度调节机包括去湿机和加湿机,而自动控制装置则能按需分别控制去湿机和加湿机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使相对湿度能在一较宽的范围如40-90%内加以控制。本实用新型两种类型的相对湿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分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造纸研究所,未经上海市造纸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5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焊式挂车轮轴
- 下一篇:自环流反馈自熄式灭弧防爆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