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动割胶刀无效
申请号: | 87206123 | 申请日: | 1987-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612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明辉 |
主分类号: | A01D1/00 | 分类号: | A01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割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电动割胶刀,特别是用于在橡胶树上采割橡胶乳汁。
目前国内采割橡胶乳汁,大多数是沿用传统的手工割胶刀,这种胶刀刀头为直角三角形,安一木柄刀把,由于胶刀制作粗糙,使用前需很费力地用油石打磨表面并开刃口。割胶时,用手沿胶线推动割胶刀,使刃口切割橡胶树上的软组织皮层,胶工劳动强度大,胶刀刃口磨损后不易方便替换,一般每把胶刀割胶树约300棵后刃口变钝,使胶刀对胶线压力增大,摩擦增强,胶工的割胶速度随之降低,而胶刀对胶线的压力及摩擦力增加,阻碍胶汁的自然流出,因而影响了产胶量,割胶速度的减慢,又导致割胶工不能在胶树最佳产胶期(即胶树未与阳光发生“光合作用”前)将胶树割完,错过了产胶旺盛期,也是影响产胶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传统的手工割胶刀,使用不方便,胶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间接费用大。(需购油石、磨刀石等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用电源作动力,代替原来的完全人力劳动。刀头制成使用前不需再加工的完工产品,并用刀杆上可快速拆换装置夹紧,使之便于使用、携带、更换。
本实用新型,是由电源,电机为动力源及运动源,经机械转换机构,将电机轴旋转运动转变为刀杆的往复直线运动,刀头由快速拆装夹紧刀头装置,连接于刀杆上,因而刀头实现了往复直线运动,本实用新型之刀头仍保留了手工胶刀的直角三角形的外形,以满足胶工的使用习惯。由于采用了刀头与刀杆、刀把分体,刀头尺寸也就可做的小得多,采用强度高,切削性能好的炭钢经机械加工或板材成形后,开有刃口,使刀头表面光滑,刃口锋利,可以直接使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大大降低胶工劳动强度,提高割胶速度和产胶量,且省时省力,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刀头、刀杆、刀把分体,着重提高刀头质量,使之具有更好的切削性,耐磨性,且具有良好的互换性,胶工使用时,不需打磨则可直接方便地装于刀杆上。刀头尺寸小,可随身携带数把,随时替换。这样不仅节约钢材,且可节约大量间接时间和费用。
图1是电动割胶刀的剖视图。
图2是凸轮外形图。
图3是刀头定位区图。
图4是刀头压紧槽示意图。
下面根据图1描述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塑料或胶木质壳式手柄(1),内装电池做动力源(2),带动微型直流电机(3)做旋转运动;电机轴上装有一凸轮(4),见图2,该凸轮的高点与低点之差t=R-r刚好为胶刀头的行程,故当凸轮由低点向高点转动时,则顶着刀杆(6)向前移动,此时为胶刀割胶运动。刀杆外装有压缩弹簧(7),当凸轮由高点向低点转动时,弹簧的弹力使刀杆回到原位,此时胶刀作退刀运动。当刀杆运动时,罩壳(5)是固定不动的,在罩壳端部与刀杆接触处装有一滑动轴承(8),该轴承主要起刀杆径向限位和导向作用,在刀杆端部有一与刀头(11)外形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凹陷区,此凹陷区可限制刀头的三个自由度,在该区的某位置上装一螺柱(10),而刀头折边处的相应位置有一“定位槽”,见图4,当槽进入刀杆上的螺柱时,刀头的两直角边靠紧刀杆的相应凹槽边而达到定位的目地,旋紧蝶形螺母(9)压住刀头,电动割胶刀即可开始工作:启动电源开关,刀头即随刀杆作短行程快速直线运动,胶工只需手持胶刀把,将刀头对准胶线按所需速度沿胶线移动,胶刀则自动割去胶树软组织皮层。
图1的(12)为外接电源插座,胶工还可以身背蓄电池或其它电源通过外接电源启动胶刀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明辉,未经王明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