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折叠式皮带轮推车无效
申请号: | 87206138 | 申请日: | 1987-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6138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勤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勤林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5/02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蔡清秀 |
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向塘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皮带轮 推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折叠式皮带轮推车,属无轨人力车辆。
现在公知的折叠式多用推车,如CN85201508,是用三星轮的改进型以完成爬楼,CN85204067用杠杆传动,一步步前推完成爬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能连续平稳地上下楼的负重推车,同时可改装成童车,靠背椅或折叠存放。
实现的方法是用一种由上架、下架、货架及车轮组成的推车,在下架的上下两根横梁上,靠车轮内侧两边各装一对小皮带轮,用两条环形皮带竖直套接,下方的皮带轮与两个车轮在下架后侧沿轴向相切,该相切位置是在车轮直径和皮带轮直径的一端,此相切点构成一条与诸轮轴平行的直线。
四个皮带轮相同,皮带轮在轴上的连接,采用了特殊滚动轴承,它是由左右两个半内圈粘结而成。
环形皮带的宽度等于皮带轮宽度,皮带的内外表面上有数条突棱,其中内表面的突棱能吻含嵌入皮带轮的“V”形槽,皮带需有足够的抗拉伸强度,表面摩擦力大、耐磨。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折叠式皮带轮推车实况。
图1:上楼梯原理图。
图2: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装成靠椅示意图。
图4:皮带轮滚动轴承结构图。
图5:皮带轮推车立体简图。
1.上架 8.下皮带轮
2.上横架 9.皮带
3.下架 10.上皮带轮
4.货架 11.锁销
5.下横架 12.铆钉
6.腿 13.支地螺栓
7.车轮 14.楼梯
图1表示车轮〔7〕的一侧轮缘与下皮带轮〔8〕沿轴向相切,该相切位置在B点,下皮带轮〔8〕和上皮带轮〔10〕间套有环形皮带〔9〕,上楼梯时车身倾斜,皮带〔9〕与楼梯〔14〕的边缘接触位置为A点。沿箭头T的方向拉车,A点的皮带由于摩擦阻力而固定在A点梯缘上。T向拉力产生的力距促使下皮带轮〔8〕和上皮带轮〔10〕同时顺时针方向转动上升,当车轮〔7〕与皮带轮〔8〕的轴向相切位置B点上升到A点时,车轮〔7〕与A点梯缘接触,继续上拉车架,车轮〔7〕开始转动,而下皮带轮〔8〕离开A点梯缘,和上皮带轮〔10〕同时停止转动,直到车轮〔7〕的最低位置通过A点梯缘,如是循环完成上楼动作。下楼梯时,车轮〔7〕与楼缘的接触位置为C点。其他原理与上楼相同,仅下推力使下皮带轮〔8〕和上皮带轮转动是逆时针方向转动下降。
由于车轮〔7〕与下皮带轮〔8〕是处于轴向相切状态,所以该推车在上下楼梯过程中较平稳。另由于重力所产生的摩擦力作用,使上述在梯缘支点上的皮带与该点梯缘保持相对静止,故在上下楼梯过程中,皮带〔9〕和楼梯〔14〕的磨损均不太大,显见皮带轮和车轮是交替承受载荷的,故所用皮带〔9〕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示意图3是靠背椅,将上架〔1〕从车前方折回,上架〔1〕即顶在货架〔4〕之上,货架成为坐架,其上加一块座垫,此时支地螺栓〔13〕、接腿〔6〕和车轮〔7〕同时支撑于地面。
图4是专门为皮带轮在轴上的连接设计的一种滚动轴承。它由左右两个半内圈,用高强度粘合剂连为一体,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
童车是用两部皮带轮推车,先把接腿〔6〕收起来,然后用螺栓将一车的上架与另一车的下架从接车孔连接。一车的上架当车把,移动车把与车轮轴线垂直时,即可利用车把侧皮带轮〔9〕上下楼梯。童车设计有靠背坐垫、搭手板、踏脚垫、阳罩及车身周围防止儿童外滑的围布。在下架〔3〕之上系有工具包一个,提供备件、绳索、防雨薄膜等。
此种推车,可用于搬运中小重量物品过平地,上下楼,特别可用于旅行或家居,不需搬物时则可改成靠背椅或童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勤林,未经李勤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6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