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压力表缓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06395 | 申请日: | 198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6395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11 |
发明(设计)人: | 何国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国金 |
主分类号: | G01L19/00 | 分类号: | G01L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表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流体动力系统的缓冲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压力表缓冲装置。
现有的压力表缓冲装置有两种型式:一种是小孔阻尼式;另一种是螺纹副间隙阻尼式。它们是靠装置内的小孔或螺纹副间隙的阻尼作用来降低压力表所受到的冲击压力。大连工学院机械制造教研室编,科学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第325页图11-15(a)介绍了一种螺纹副间隙阻尼式的压力表阻尼装置,它由四个零件组成:一个可连接压力表的接头套、一个装在接头套螺孔内的螺塞、一个可连接被测流体动力系统的中心通孔接头、一个装在接头和接头套连接处的密封圈。接头套与螺塞之间的螺纹间隙形成阻尼通道,起缓冲作用。中国专利ZL85201335公开了一种细纹副间隙阻尼式压力表减振器。该减振器由三个零件组成:一个可连接压力表的接头套、一个可连接被测流体动力系统的接头、一个装在接头和接头套连接处的密封圈。其中的接头下端有一个可与被测流体相通的中心盲孔;接头上部的螺柱侧面有一个径向小孔与该中心盲孔连通。接头与接头套连接处的螺纹间隙形成阻尼通道,起缓冲作用。上述的小孔阻尼式压力表缓冲装置,由于其阻尼孔的直径通常小于1MM,加工较困难。而螺纹副间隙阻尼式的压力表缓冲装置加工较容易,缓冲效果亦较好。但是公知的上述两种螺纹副间隙阻尼式压力表缓冲装置至少由三个零件组成,结构较复杂,费工费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缓冲效果好的压力表缓冲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接头零件上,从一端加工出一个可连接压力表的螺孔和一个开口于该螺孔底部的轴向盲孔,在另一端加工出可连接被测流体动力系统的螺柱,再从该螺柱的侧面钻出径向小孔与轴向盲孔相通。由于螺柱的端面无孔,所以,这种装置的阻尼缓冲作用是靠它的螺柱与被测流体动力系统连接部位的螺纹间隙来实现。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该图表示只有一个零件的螺纹副间隙阻尼式压力表缓冲装置。该装置的一端有一个可连接压力表的螺孔〔1〕和开口于〔1〕底部的轴向盲孔〔2〕,另一端有一段可连接被测流体动力系统的螺柱〔4〕,〔4〕的端面无孔,但它的侧面有一个与盲孔〔2〕相通的径向小孔〔3〕,〔3〕的孔径为2~4MM。这种装置的阻尼缓冲作用是靠它本身的螺纹〔4〕与被测流体动力系统连接件〔5〕(带有一个密封圈〔6〕)之间的连接螺纹间隙来实现。为保证螺纹间隙能可靠地降低冲击压力,又避免压力表在升压时指针动作过慢,並考虑到批量加工的方便,小孔〔3〕至螺柱〔4〕端面的距离最好为螺柱本身螺距的4~6倍。螺柱〔4〕的结构参数为:小孔〔3〕至螺柱〔4〕退刀槽之间的螺纹外径、中径和内径均为标准参数;小孔〔3〕至螺柱〔4〕端面的螺纹中径和内径为标准参数,但螺纹外径比公称值小0.5~0.6MM。
与现有的压力表缓冲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工艺性好、造价低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国金,未经何国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6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片式风力、水力叶片装置
- 下一篇:串行频率自动编码报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