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管子联接体用活节销条无效
申请号: | 87206750 | 申请日: | 1987-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675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2-17 |
发明(设计)人: | 纪德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F16L37/14 | 分类号: | F16L37/14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向荣 |
地址: | 北京市学院***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子 联接 体用 活节销条 | ||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对接管的联接领域。主要适用于深井井下的玻璃钢井管的联接。
现在,用于地下深井井管的联接体有以下几种,用金属管联接的多采用螺纹对接,也有用玻璃钢所制成的螺纹管进行联接,这种方法因为在使用时费力费时而逐渐被淘汰。以后人们又采用卡瓦式,将两根井管对接,联接的方法是将深井管或渗水管的两端制成有一定高度的卡边,卡边的宽度与高度可根据卡瓦内槽的宽度和内槽槽内的深度而设定,卡瓦是采用两个半块瓦形卡相互对接的形式来固定两根管子接口的,两个半块瓦的对接均采用金属螺钉固定,因此有螺钉容易被腐蚀生锈,装拆井管也很费时费事。
目前美国、日本使用了一种插销或井管联接体,这种联接体是将每根深井井管和渗水管的两端都制成一端为大头而另一端为小头的管体,在每根管子的大头内与管子的小头上各有一道相同尺寸宽的凹槽,而在管子大头凹槽部位处有一个销条插口,当一根管子的小头端插入另一根管子的大头内后,可将销条由销条插口处插入至两根管子的凹槽部位,由于管子小头端的外经与管子大头端的内径之间的配合间隙较小,所以当管子的联接体处受到向两边方向的拉力时,管子大小头的凹槽部位则会对销条产生一个剪切力,只要销条足以承受这种剪切力,那么,两根管子就会牢固的联接为一个整体。但是,美国、日本所采用的这种销条为一根整体销条,这种销条的缺点是当联接体在拆卸时,销条由销条插口取出是很困难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装卸方便,联接牢固的,联接体用活节销条。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联接体中的缺点,设计出一种装卸方便,联接牢固的联接体。以下根据附图1、附图2所示进行详细叙述。附图1给出的是当联接体的小头插入大头后,将活节销条,由销条插口处插入,使联接体完成联接后的示意图。附图2为活节销条联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活节销条的组成是由一块块联接块联接而成,每一块联接块的宽度应与井管联接处大、小头凹槽沿管子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每块联接块的高度应略小于管子大、小头凹槽处沿直径方向的高度之和。每一块联接块的长度可根据设计者的需要而设定。活节销条的第一块和最后一块中的至少一块联接块必须小于在管子大头上的销条插口沿圆周方向上的长度,而插销口沿轴线方向的宽度也必须大于凹槽沿轴线方向上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在附图1中所给出的是深井管或渗水管的装配示意图,在附图中;1为管子小头;2为管子大头;3为管子大头凹槽;4为管子小头凹槽;5为管子大头上的销条插口;6为活节销条。根据附图1、2所示,当管子小头1插入管子大头2内,使管子大头凹槽3与管子小头凹槽4对正后,在将活节销条6由销条插口5处沿圆周方向插入,活节销条6的总长度必须小于管子大头凹槽3的凹槽内圆周长度。由于销条插口5的开口宽度和长度,都大于活节销条6的至少是首尾中的一块联接块的宽度和长度。所以当取出活节,销条6时,只要将活节销条6的第一块或最后一块中的任一联接块对正销条插口5处时,只需将活节销条6的第一块或最后一块的末联接端撬出销条插口5后,揪着被撬出销条插口5的活节销条6的一端,就可将活节销条6拉出销条插口5,使原来联接为一整体的两根管子分开。
本实用新型的活节销条6是由多块联接块联接而组成。根据附图2所给出的示意图可看出,在每一块联接块前端,沿长方体对称中心线方向上有一个突出的圆柱体,而在联接块的后端,沿长方体对称中心线方向上,向联接块内有一个凹进的圆柱槽,每一联接块前端的突出圆柱体的尺寸必须与每块联接块的后端凹进圆柱槽的尺寸相匹配,但每一块联接块前端突出圆柱体的宽度应略窄于联接块后端凹进的圆柱槽。联接块的联接是将一块联接块的突出圆柱体的轴心由联接块的侧边对准另一块联接块的凹进圆柱槽的侧边轴心,再将突出圆柱体的联接块平推入到这块联接块凹进的圆柱槽内,这样就完成了两块联接块的联接。而每根活节销条6的总长度均是采用上述方法将一块块联接块联接所组成。但是活节销条6中的每块被联接的联接块之间前后端面,都有一定的间隙,这样就能够使活节销条6中任意一对联接块,在相对运动时不受阻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的飞轮增力机构
- 下一篇:提银药袋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