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电磁感应引爆网路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87206851 | 申请日: | 1987-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685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9-28 |
发明(设计)人: | 阎鸿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新才 |
地址: | 北京市西直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感应 引爆 网路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磁感应引爆网路故障检测仪,属国际专利分类表F42D类别范围。它主要用于矿物开采和建设工程的电磁感应引爆网路和电爆网路的故障和安全检测。
国内外目前对电雷管引爆网路的检测多采用爆破欧姆表或爆破电桥。1980年苏联《ГОРНАЯ ЭЛЕКТРОМЕХАНИКА И АВТО-МАТИКА》杂志第36期曾报导过一种电爆网路故障的电流法检测仪,该仪器主要由信号源和钳表两部分组成。其中钳表采用感应电流原理检测,其钳头的铁芯是采用传统的叠片式结构。这种仪表存在的缺点是检测电流为毫安级、灵敏度低、功能少,不能适应电爆网路的多故障检测。
为了提高引爆网路的安全性及扩大检测功能,提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网路检测仪。
图1为检测信号源与检测钳表示意图。
图2为检测信号源电路图。
图3为检测钳表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检测表钳头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感应引爆网路检测仪如图1所示,是由信号源〔1〕和检测钳表〔2〕两大部分组成。信号源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是由稳压电路、阻容振荡器、射极跟随器,由BG5元件组成的自动增益环节,功率放大器〔4〕和双通道输出环节〔5〕相互连接组成。其中双通道输出环节分为检测信号和检测交流阻抗信号输出。在信号源的电路中加入3伏直流电源,经稳压电路变成1.5伏电源送入阻容振荡器(IC),由(IC)产生一个固定频率的交流信号,经射极跟随器(BG4)送至自动增益控制和推动级(BG5),再由推动级放大后经输入变压器送至功放级(BG6、BG7),最后,信号由输出变压器次级输出。
振荡器(IC)采用RC移相式振荡电路,BG4主要起隔离作用,自动增益控制和推动级共用一只晶体管BG5。BG5与串联稳压电路相结合以使输出信号稳定,根据自动增益特点,当电池电压不足3伏时,BG5的静态电流变小,β值将增大,从而补偿电压下降的影响,以维持输出电流基本不变。检测钳表〔2〕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它由电场探测线〔6〕、跟随器〔7〕、条带环绕铁芯钳头〔8〕、运算放大器〔9〕和指示表〔10〕相互连接所组成。该原理图已发表于《爆破》杂志1985年第三期第38页上。检测表钳头〔8〕的结构如图4所示,是由固定铁芯〔11〕、固定臂〔12〕、压簧〔13〕、可动臂〔14〕、可动铁芯〔15〕和绕线〔16〕所组成。钳头〔8〕的制作方法是将若干米长的条带硅钢片缠绕在大小合适的芯棒上数圈,用铜丝或铁丝固定后,在缠绕好的硅钢片的两端涂胶,使胶均匀的渗透到硅钢片表面粘住固结后,抽出芯棒,用电火花加工切割成可动铁芯〔15〕和固定铁芯〔11〕,然后在两个半园环形铁芯上均匀对称缠绕导线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a.检测信号推动级的BG5发射极通过一只电阻与电源稳压电路的BG2集电极相接,以构成(电源)自动增益环节;b.钳表的钳头结构是以导线均匀缠绕在两个半园形条带硅钢片铁芯上构成。
当引爆网路需检测时,先将1毫安1000赫芝信号源通到被检测的网路上,然后用本实用新型钳头〔8〕的检测仪检测各回路的通断、漏电等各种故障。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仪的信号源最大稳定输出电流为1毫安、1000赫芝频率,可测出引爆网路中1微安的微弱电流,并具有灵敏度高、检测功能多等特点,主要检测功能如下:
1.检测电爆网路及电雷管支路的通断、漏电点、断点。
2.检测磁电雷管及电磁感应引爆网的交流阻抗。
3.检测小于100毫安的杂散电流及交变静电场等。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仪除用于电磁感应引爆网路和电爆网路的故障及安全检测外,同样可用于一般工业和民用电网的故障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6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