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骶椎止血钉无效
申请号: | 87207342 | 申请日: | 1987-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734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钦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钦尧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陶鑫良 |
地址: | 上海市大木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骶椎 止血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医用止血简单器械,适用于制止直肠切除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骶前大出血,尤其是由于骶管内静脉丛引起的骨面与骨孔涌血。
在直肠切除手术中,从骶椎前游离直肠后壁时,易损伤骶前静脉丛或粗口径的骶椎体静脉,引起严重的骶前大出血,如不及时制止,很可能导致病员死亡。长时间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这种骶前大出血仅仅起因于损伤了依附于骶椎骨面侧的骶前静脉丛,而忽视了由于手术中损伤了连接骶管内静脉丛的直径多在2至5毫米间的粗口径椎体静脉,形成了持续张开的涌血骨孔;传统的止血方法是仅对骶前静脉丛出血进行缝扎,而未对骨面涌血骨孔采取措施,因此,多有止血无效,血流不止而造成病员死亡的。本实用新型的发人从理论上探明了骶前大出血的正确机理,纠正了片面的认为出血仅仅是起因于骶前静脉丛损伤的传统观念,并提出了以缝扎方法制止骶前静脉丛出血,以止血钉揿入血骨孔制止骶管内静脉丛出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揿入涌血的骶椎骨孔,以阻断脊椎管内静脉丛来的血液的简便有效的止血钉。
本实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采用钛、钽、钛合金等与骶骨组织不易产生排斥反应的金属或合金材料制成类似图钉型的止血钉。止血钉由钉座和钉锥两部份组成,两者既可以一体制造,也可以分别制造成再合为一体,如焊接成一体,如在钉座上钻孔并加工内螺纹,钉锥尾端加工外螺纹,将它们拧合成一体等等。钉锥形状可呈三棱锥型,也可呈园锥型,园柱型,端部要求锐利,以便使用能迅速,顺利地揿入涌血骨孔;钉锥表面可粗糙一些,以更利有于堵塞涌血骨孔;钉锥体表面还可以带有若干倒刺,以免揿入后容易滑出。钉座侧面朝钉锥方向形成10°至60°的倒边,以方便在术后需要时取出。止血钉可形成大小不一的系列规格,以适应不同的临床需要。钉锥长度为1至1.8厘米,钉座厚0.4至0.8厘米,钉座直径1至3厘米。在直肠切除术中出现有骶管内静脉丛引起的骶前大出血时,将止血钉揿入涌血骨孔揿紧则能实现止血,在手术后十天左右也可用钳子从会阴部份口处探入钳住钉座倒边的侧面,取出止血钉,以避免形成窦道。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简便地制止骶管内静脉丛通过骶椎椎体骨孔涌出的大量出血,救死扶伤,显著提高直肠切除手术的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可见图一、图二、图三。
图一所示,钉座与钉锥分别制造后用螺纹连成一体,钉锥为园柱状,端部锐利。
图二所示,钉座与钉锥一体制造,钉锥为三棱锥状。
图三所示,钉座与钉锥分别制造后,钉锥尾端插入钉座中心孔内,两者间焊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钦尧,未经王钦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7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时开关
- 下一篇:带声光报警器的瓷质熔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