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双程时控继电器无效
申请号: | 87207512 | 申请日: | 1987-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751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刚 |
主分类号: | H03K17/28 | 分类号: | H03K17/2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治平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程 继电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程时控继电器,适合在锅炉自动循环系统、建材行业自动输料、自动化生产线配套设备、矿山防爆电器等各种需要双程时间控制的领域使用。
现有的继电器采用的是单程时控电路,只能进行单程时间控制,在需要进行双程时控的场合,也可以采用两台继电器,但两台组装在一起体积较大,不便安装,且费用成倍增加。
最近也出现了一些可用于继电器的双程时控电路,其优点是实现了双程时间控制,但缺点是触点性能较少,元件较多,造价高,体积大,不便于大批量生产,且耗能量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元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耗少,触点性能多的双程时控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方案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由开延时电路〔1〕、闭延时电路〔2〕、切换电路〔3〕、指令电路〔4〕、直流继电器〔5〕、工作电源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方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的开延时电路〔1〕由第一电位器(W1)、第一继电器触点(J1)、第二钽电解电容(C2)组成。
闭延时电路〔2〕由第二电位器(W2)、第二继电器触点(J2)、第一钽电解电容(C1)组成。
切换电路〔3〕由两个三极管(BG1、BG2)、第二、第三电阻(R2、R3)、延时电容放电电阻(R1)、两个二极管(D1、D4)组成。
指令电路〔4〕由第三电容(C3)、三极管(BG3)三极管(BG4)、两个二极管(D3、D2)组成。
工作电源〔6〕由变压器(B)、桥式整流电路(4X2CZ)、第四、五电解电容(C4、C5)、第五、六、七电阻(R5、R6、R7)、两个三极管(BG5、BG6)、二极管(D5)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该继电器接入220/380伏交流电压,经变压器(B)变压、桥式整流电路(4X2CZ)整流、电容(C5)滤波后得到24伏直流电压,一路输给继电器(J1),另一路经晶体管稳压器(D5)稳压至21伏电压,输入工作电路,开延时电路开始工作,电流经电位器(W1)调整时间,经继电器触点(J1)切换给电容(C2),电容(C2)充电,当电位升高至三极管(BG3)、二极管(D3)、三极管(BG4)叠加电位时,为电容(C2)充电电流导通指令系统,J线圈吸合切换继电器触点(J1)至B点,通过电阻(R1)给电容(C2)放电,同时继电器触点(J2)断开A点,经电位器(W2)调整时间开始给电容(C1)充电,当电容(C1)电位升高至三极管(BG1、BG2)、二极管(D1、D4)叠加电位高度时,切换电路导通,电阻(R3)、三极管(BG2)、二极管(D4)将三极管(BG3)基极电位降低,指令电路截止工作,继电器触点(J1、J2)恢复原状,上述工作程序重复进行直至切断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用简单的电路实现双程时间控制,延时性能可调,开延时范围在0.5至数十分钟,闭延时范围从0.5至无限长时间,重量轻(约350克),功耗低(最大功耗1.5W)。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内部电路可按附图2组装。外壳可采用铁壳、铝氧化处理壳、胶木壳、注塑成型壳、透明塑料壳,其中注塑成型壳为最佳,外表美观,强度高、成本低。外观尺寸可作成高80mm×宽70mm×深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刚,未经张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装式可开启防雨机箱
- 下一篇:台式球类游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