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功能折叠式旅游童车无效
申请号: | 87208011 | 申请日: | 198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01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2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立业 |
主分类号: | B62K9/00 | 分类号: | B62K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折叠式 旅游 童车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叠式童车
童车,一般式样都比较固定、单一,不能随意改变;有的折叠式童车,可坐、可躺,但它只能推行;有的童车可坐、可骑,但不能折叠;更不适于上、下楼梯,内在变速行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外观形状可以变化,既可推行,也可自行,还能变速;适于上、下楼梯等多种功能的折叠式旅游童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四连杆装置连接可收折的两车箱,并有变位曲轴及导轮装置,且各联接处活动连接。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多功能折叠式旅游童车正视图。
图2为多功能折叠式旅游童车右侧视图。
图3为折叠后整体外观图。
多功能折叠式旅游童车,由前、后车箱,顶蓬装置,前、后轮装置,变位曲轴装置和平面四杆构件等所组成,顶蓬装置连接前、后车箱的上部,平面四杆构件连接前、后车箱的下部,前、后轮装置分别安装在前、后车箱下部,可绕连接点转动,变位曲轴与前车轮或前轮装置中的变速系统呈可折卸连接。
前、后车箱是由各自的车箱框架(1)、(2),面板(3)、(4),折板(5)、(6)和棚布(7)、(8)所组成,车箱框架上有供平面四杆构件滑动的滑道(9),框架与面板、面板与折板间成铰链连接,棚布分别与框架、面板、折板连接,框架上有相应的凹槽结构。棚布、折板、面板与框架其连接一是便于折叠。折叠后,前、后车箱框架就成为旅行箱体的底、盖框架,棚布、折板,还有顶蓬装置,平面四杆构件等均折于其内,面板扣在相应框架上,车推把手即箱体提把,童车就变成长方形旅行箱;二是便于车形变换。框架上的凹槽结构是前、后轮装置折叠时的容放空间。
顶蓬装置由顶蓬布(10)、棚布支架(11)、(12)所组成,顶蓬布固定在棚布支架上,支架间可相对转动。顶蓬装置的作用主要是防雨雪或遮阳。
前轮装置由前轮(13)、前轮架(14)、变速系统所组成,前轮安装在变速系统的未端轴(16)上,变速系统安装在前轮架上,依前轮架与前车箱框架连接。变速系统的首端轴(15)和前轮轴端均有联轴器。变速系统可以采用齿轮、皮带或链等传动方式,用以改变童车自行时的速度,联轴器用以和曲轴连接。
后轮装置由后轮(17)、导轮(18)和后轮架(19)所组成,导轮安装在后轮上、相对后轮可以收折,后轮安装在后轮架上,依后轮架与后车箱框架连接。当张开导轮并锁住时,它利于在楼梯或类似场所使用。
变位曲轴装置由曲轴(20)、连杆(21)所组成,连杆与曲轴呈可转动连接,曲轴两端有联轴器。连杆供自行时脚踏传动曲轴,曲轴通过联轴器既可直接与车轮轴连接,亦可变位与变速系统的首端轴连接。即本身有两条传动路线,可以省力或改变速度。
平面四杆构件(22),它们两两固定,且各杆件间均可相对运动,与车箱框架连接的杆件端部有滑块。这样,平面四杆构件使前后车箱既可固定连接,保持车的整体形状,又利于车箱收拢折叠,滑块可在框架的滑道中上、下滑动或锁死。
当后车箱部分不展开时,即成吉普型。
按上述设计方案制成的童车,折叠合拢时是一有棱有角的长方形手提箱,旅游、携带十分方便;展开时,它既可是轿车形,也可是吉普车形,还能为敞棚式,它可推行,也可脚踏自行,还能变速,也可通过有关装置,方便的与各种类型自行车联接,由自行车拖带;可在平地上行驶,亦可上下楼梯或类似场合;可坐、可躺,具有多种功能而构造简单,造价低廉。
作为实施例,多功能折叠式旅游童车折叠后它是-450mm长,300mm宽,130mm高的长方形手提箱,展开后可成宽450mm,高550mm,长1200mm~900mm的小轿车或吉普车。前后车箱框架(1)、(2)两侧均有T形滑道(9),棚布(7)、(8)的周边分别与各自的折板(5)或(6),面板(3)或(4),车箱框架(1)或(2)连接,前后框架合拢后,下部的凹槽结构,用以容纳折叠后的前轮装置,框架两侧的凹槽用以容纳后轮装置。顶棚布(10)与前后车箱棚布衔接,棚布支架(11)可在支架(12)上沿连接点转动,支架(12)以平面四杆构件的连接中点为固定支点。前轮变速系统采用皮带传动增速装置,首端轴(15)上有小皮带轮、末端轴(16)上有大皮带轮,且轴端均有联轴器,前轮(13)与大皮带轮同轴安装。前轮架(14)采用球型铰链与前车箱框架连接,轮架铰链中心线外侧有一水平面,它限制前轮架向前、后、外侧转动,前轮架当卸下曲轴(20)等构件后只能向车底即内侧转动,而卧于框架下的凹槽中。后轮架(19)与后车箱框架有两个连接点,其中一个点用插销固定,拔出插销后,轮架带后轮(17)、导轮(18),只能向外侧转动,转过180°时正好卧于框架两侧的凹槽中。沿圆周均布的三个导轮(18)采用可以伸缩的滑套与后轮(17)连接。两连杆(21)之间有方向盘轴(23),它与转向传动杆(24)连接,该杆又与前轮架上的轴点(25)连接,自行时控制转向。平面四杆构件(22)与车箱框架连接的杆件上部为T形件,下部为可转动的连接点。图中:(26)为座椅底盘架,(27)为座椅。(28)为车灯,该灯折叠时可收放在车内,(29)(30)为辅助拉带和固定扣,以增加力度。座椅底盘架(26)上设有能与各种自行车连接的装置,不用时可收藏于该架底部。车的左、右两侧完全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立业,未经李立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双圆台形摩擦面的拧力器
- 下一篇:脑溢血和脑缺血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