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从造纸废液中连续回收纸浆的设备无效
申请号: | 87208276 | 申请日: | 198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27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30 |
发明(设计)人: | 栗颖林;栗颖俊;栗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颖林;栗颖俊;栗颖明 |
主分类号: | D21F1/66 | 分类号: | D21F1/66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沈明 |
地址: |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废液 连续 回收 纸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造纸废液中连续回收纸浆的设备。
目前造纸废液中纸浆回收,多采用气浮法和自然沉淀法。气浮法成本高、耗能大,对粗大纤维难于气浮回收。自然沉淀法是将造纸废液注入自然沉淀池内,靠静置自然沉淀,这种池子体积大,占地多、沉淀速度慢、回收率低、杂质多,质量差,并且不能连续回收,取浆困难,纸浆到夏季很容易发酵变质。
本实用新型任务是提供一种从造纸废液中连续回收纸浆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倒圆台形的沉淀池,让造纸废液进水管(道)口与沉淀池上部内壁水平相切,并在切点上,池底部与排浆管连通。造纸废液从进水管(道)冲出,产生自然冲击力,沿沉淀内圆壁旋转,使废液中的纸浆迅速分离,聚集,并从底部排浆管排出,水从溢流口流出,这样就可以连续不断地从造纸废液中回收纸浆。
本设备与一般自然沉淀法比较,占地面积小、分离速度快、回收纸浆质量高,操作方便,并且可以不用外界动力连续回收纸浆。回收的纸浆浓度可达1%左右,根据用户需要还可高达3%以上,处理过的造纸白水所含悬浮物量低于国家造纸废液排放标准,提高了造纸厂对造纸白水的利用价值。
现结合附图叙述三个实施例:
图1是沉淀池
图2是沉淀池的C-C剖视图
图3为螺线柱口沉淀池
图4为螺线柱口沉淀池的B-B剖视图
图5为组合沉淀池
图6为组合沉淀池的A-A剖视图
第1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以一个沉淀池做为回收设备,它主要由一个倒圆台池体构成。进水管(道)1口与倒圆台池体3上部圆壁水平相切,并在切点上,在进水管(道)1口相反方向的池体3圆壁上部开一个倾斜溢水口2,底部接一个装有阀门6的排浆管5,在排浆管5口位置正上部有一个带支腿7的伞型阻水器4。还应配上一个存浆池11,特别是带有溢水口的浆池效果更好。
在工作状态中,造纸废液从进水管(道)1流入,液体靠自身的冲击力在池体3内旋转。在离旋作用下,水和纸浆加速分离下沉,沿着池体3内壁向中心聚集,聚集的纸浆通过上部水压力,从排浆管5不断地排出。进入存浆池,该存浆池口应低于沉淀池口,可以在排浆管5水平方向再开一个溢水口,使纸浆二次浓缩。
伞型阻水器4是防止在排浆管5排浆时,对入口上部形成旋窝以增强排浆的稳定性。
阀门6是控制排浆浓度,调节放浆量(及由此引起池水向下的吸力)。
第2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为一带螺线柱池口的沉淀池做为回收设备。实施例1所述的沉淀池上部有一个螺线柱池口8和过渡台9,进水管(道)1口与螺线柱池口8上部内壁水平相切,并在切点上,在进水管(道)1口相反方向的螺线柱池口8壁上部开一倾斜溢流口2,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在工作状态中,造纸废液从进水管(道)1流入,液体靠自身的冲击力沿着螺线柱池口8过渡台9倒圆台3内壁旋转……与实施例1相同。
螺线柱池口8是为了消除水在圆形池内旋转在进水管(道)1口相反方向的死角(直线与圆相割)。
第3个实施例如图5所示,这一回收设备是由实施例2所述的螺线柱池口沉淀池作为第一沉淀池和实施例1所述的沉淀池为第二沉淀池,两池串接而成。
第一沉淀池,予富集为初步浓缩纸浆,经第二沉淀池浓缩后,进入存浆池11。
三个实施例在进水管(道)前最好设有两个交替运行,清理,带有若干个淹没式隔墙板的泥沙沉淀盘。沉淀盘前后应没有金属网拦挡废水中较大的纸块和木块,棉纱、草等物、效果更好。
三个池子的位置及特点:第一沉淀池池口在水平线10的位置上,第二沉淀池和存浆池11池口位置依次低于水平线10。
在工作状态中造纸废液从进水管(道)1进入第一沉淀池,纸浆通过第一沉淀池的排浆5进入第二沉淀池,最后排入存浆池11,水从各池溢水口2溢出,汇集排水道12流走。回收纸浆的动力是靠三个池子的相互液位差产生的水压来工作的,不必外加动力。
组合后的第一沉淀池它具有下述动能(指为第二沉淀池服务)。
1、起予富集的作用,缩小沉淀池的体积。
2、通过第一沉淀的排浆管5(也就是第二沉淀池进水管1)上的阀门6调节,可使第二沉淀池在稳定的压力下,有一个固定合理的流量,求得一个稳定,最佳的流速,从而保证第二沉淀池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回收纸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三个实施例,不但可以用于造纸行业,还可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用于环保上可处理工业废液(水)中的悬浮物。对一些较难沉淀的悬浮物可在进水管(道)1口前或池中加入沉淀药剂,增强沉淀回收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颖林;栗颖俊;栗颖明,未经栗颖林;栗颖俊;栗颖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