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车无效
申请号: | 87208473.6 | 申请日: | 198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7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2-08 |
发明(设计)人: | 陈芨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芨簧 |
主分类号: | B62K3/00 | 分类号: | B62K3/00;B60B1/02;B60C3/00;B62J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是一种由前轮、后轮、内胎、外胎和撑箍钢条组成的自行车。
目前广大群众所使用的最普通的自行车就是这种结构,由前轮、后轮、内胎、外胎和撑箍钢条相互组合而成。当自行车建立,一定速度后,这速度所具有的离心力,克服了倾倒的向心力,与之建立力的平衡。前轮和后轮各对地有一点触地切点,一共才只有两个支点,可也能保持车身平衡,不会倾倒,能够立稳。如果车速慢,就容易倾倒。如果完全停车,则不能独立支持。三轮车可以不会倾倒,但是它成本高,笨重,体积大,不宜在自行车道上行驶,特别是在城市交通要道人群密集车子拥挤的地方,显然不可用三轮的方法来解决常需停车而骑车人却又厌烦下车或者骑车技能差,包括老弱病残幼骑车,危及交通安全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它能够保障在慢速甚至车速减小至零即完全停止状态也能自立的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把自行车的后轮做成宽箍双胎,其箍宽度足够以确保骑车人及车身的重心恒落在两胎触地切点之间,因轮箍额定载重量不变,所以轮箍的撑箍钢条的质量不变,而后轮的两条胎各承担总负荷的一半,则每胎的弹性要求可降低,内胎可用弹性小圆圈和弹性大圆圈取代。
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可以增强交通安全。为达到停止可自立这个新功能几乎不增加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局部非按比例的放大图。
图5是图2的沿30-30的剖视图并作局部非按比例的放大图。
图6是宽箍多胎(图中是四胎)图。
在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中,(1)是自行车的前轮,是现有的单胎轮;(2)是自行车的后轮,是本实用新型的宽箍双胎轮;(3)(4)是轮箍的撑箍钢条;(42)是地。
图2的(12)是后轮箍的非挂胎的部分,称为箍框;(13)是后轮箍的挂胎部分的弧形槽,称为箍槽;(15)是弹性小圆圈;(14)是外胎;(20)(21)是后轮两条胎触地(42)相切的切点,也就是支点;图3的(18)是为了减轻后轮箍的重量,在箍框(12)挖去的若干小块;(34)是后轮轴心,它与(3)(4)(12)互接呈梯形,这个梯形的上底是(34),下底是(12),两条腰是(3),对角线是(4)。
后轮(2)的箍宽度应足够以确保骑车人及车身的重心恒落在两胎的触地切点(20)(21)之间,于是必然恒落在包括(22)在内的三个触地切点之间,所以车可自立稳当。图2的箍框(12)比箍槽(13)突出,这并不会因此导致触及地面,触及地面的就仅仅是后轮触地切点(20)(21)和前轮触地切点(22)。
后轮(2)的箍宽度也不可太宽,否则比三轮车的优点就不显著。
图4、图5的(23)是弹性大圆圈(16)与弹性小圆圈(15)的粘结点,(24)是(15)与箍槽(13)的粘结点。这里所说的粘结,包括对于钢铁件、塑料件的各种粘结方法,例如电气焊,螺丝紧固,塑料焊,化学粘合等等方法,可以因材选用。弹性小圆圈(15)在图4中呈现一个小圆,而在图5中则呈现为一条直线;反之,弹性大圆圈(16)在图4呈现一条直线,而在图5中则呈现为一个大圆。(15)(16)所包围的内胎空间可以充填弹性材料,也可以不充填材料。
也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出另一种具体结构的宽箍多胎轮,如图6所示,图中是四胎。
当然,还可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出其它各种各样的形式,以满足各种型式的大小车辆的需要,没有离开上述原理特征的形式都应属于这个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芨簧,未经陈芨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4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