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折叠式自行车边车无效
申请号: | 87208525 | 申请日: | 198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525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茂林;吴修群;金其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十五所;绍兴市二轻工业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B62K27/00 | 分类号: | B62K27/00 |
代理公司: | 航天工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兰凤 |
地址: | 北京市9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式 自行车 | ||
折叠式自行车边车属于自行车附属装置。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广泛使用的人力交通工具--自行车,由于受交通规则及本身结构的限制,在许多方面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如送病人、产妇到医院;接送儿童到托儿所、学校;带老人、儿童到影剧院和公园;甚至买煤饼、拉货等,因而出现了自行车与边车相结合,组成小三轮车,从而扩大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这种车由于使用方便、易于保管、成本低,它必将成为我国居民普及的家庭交通工具。目前通用的自行车边车有固定式结构或折叠式结构;固定式结构,不用时占空间,且上下楼不方便;折叠式结构大都结构复杂,装拆麻烦,且边车与自行车多为活动连接,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因而行车不稳定,边车车轮大多布置在外侧,因此通过宽度大,行车不安全,且边车无减振设施,乘坐不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边车自重不大于10公斤),减振性能良好(采用减振弹簧和软垫减振,达到乘坐舒适),行车平稳,与自行车快速安装和拆卸(只需几秒钟即可与自行车连接),折叠、携带方便的客货两用自行车边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自行车边车主要由连接件、双管承载梁、折叠杆、坐框、坐垫、折叠式扶手、折叠式靠背、折叠式脚踏、小车轮等组成。该边车与自行车的连接方式是由双管插拔结构和斜撑杆卡槽结构实现的,即首先将一个双套筒连接板作为自行车的附件,一端用螺母固定在自行车的后轴上,另一端用U形抱箍、螺钉固定在自行车后平叉杆上,当需用边车时,将双管承载梁的垂直端直接插入双套筒的孔内并定位,然后将固定在双管承载梁上的斜撑杆带卡槽的一端卡在自行车坐下的螺栓上,并由事先装在螺栓上的蝶形螺母锁紧,通过卡槽式斜撑杆,双管承载梁和自行车后叉形成立三角形结构,使得边车与自行车保持整体稳定性。边车的折叠方式:边车车轮是通过内、外折叠式支杆与双管承载梁相连接,外支杆通过活动螺套与双管承载梁连接,内支杆通过回转耳轴与双管承载梁连接,当需要将边车车轮折叠时,只需将活动螺套与双管承载梁脱开,车轮连同内、外支杆一起便可绕耳轴回转折叠。靠背与坐框铆钉连接,并可回转,由扶手上销钉定位。扶手通过销钉卡槽结构连接,用以定位和折叠。脚踏通过抱箍与坐框连接,可回转折叠。
当边车空车行驶时,可将边车与自行车解脱,折叠后挂到自行车后衣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折叠情况由以下的附图及实施例给出。
图1是折叠式自行车边车与自行车连接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折叠式自行车边车与自行车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折叠式自行车边车车轮与承载梁连接示意图。
图4是折叠式自行车边车车轮与承载梁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是折叠式自行车边车扶手与靠背和坐框,脚踏与坐框连接示意图。
图6是折叠式自行车边车折叠状态示意图。
参考附图1、2,图中给出了边车轮径为20英寸,自行车为28型时,边车与自行车连接后整体结构示意图。折叠式边车主要由连接件、双管承载梁(3)、折叠式外支杆(4)、折叠式内支杆(5)、形坐框(6)、坐垫(7)、折叠式扶手(8)、折叠式靠背(9)、折叠式脚踏(10)、小车轮(12)组成。边车与自行车的连接方式是由双管插拔结构和斜撑杆卡槽结构实现的,即连接件为双套筒连接板(1)和斜撑杆(2),双套筒连接板(1)作为自行车附件,一端用螺母(32)固定在自行车后轴(17)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十五所;绍兴市二轻工业机械厂,未经航天工业部第一研究院十五所;绍兴市二轻工业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