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型打梭棒无效
申请号: | 87208582 | 申请日: | 198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58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贤 |
主分类号: | D03D49/38 | 分类号: | D03D49/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纺织工业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冀湘,李桂英 |
地址: | 天津市河东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打梭棒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梭织机的一种打梭棒。
在本实用新型实现以前,有梭织机投梭机构的打梭棒形状如图1所示:其中1为打梭棒,其宽度A1为38mm;2为皮结,3为皮圈。由于所述打梭棒的宽度较窄,棒体与皮结之间的空隙量较大,在击梭或复位时,所述棒体1的前侧或后侧分别与所述皮结2的前侧或后侧相互冲击磨损,造成打梭棒1与皮结2的大量损耗。而且所述棒体1在动作过程中向前冲击皮圈3时,向前倾斜12°,且只与皮圈3前侧点接触,下压力大,使皮圈前侧易断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打梭棒,从而大大降低打梭棒和皮结、皮圈的损耗,降低了织机的停台率。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打梭棒的基础上,将其上部的形状改为上宽下窄。使所述打梭棒面向投梭方向的一侧,呈相对于棒体中心轴线向前倾斜一定角度的斜面,顶部宽度可以为51~61mm。背向投梭方向一侧为所述轴线的平行面;也可以使打梭棒的上部与皮结相接触的部位呈园弧、半园弧形状,并凸于所述棒体。所述棒体击梭部位的宽度可以根据所述皮结槽的宽度而定,一般可以为51~61mm,使打梭棒与皮结之间形成很小的空隙。这样在击梭或复位时,所述打梭棒与所述皮结之间的冲击磨损就大大减少了。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打梭棒中部与皮圈相接触部位制成与棒体中心轴线呈一定角度的斜面,从而加大了所述棒体与所述皮圈的接触面。消除了击梭时皮圈受力集中易损耗的缺点。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1,其中1为打梭棒,2为皮结,3为皮圈。
所述打梭棒,上部顶宽A2为51mm,前侧与棒体中心轴线呈向前倾斜角度α1为5°的斜面,倒角处以园弧过渡,其半径R1为21mm所述棒体1与皮结2之间形成1~3mm的空隙。在与皮圈3相接触的部分斜面与所述棒体中心轴线倾斜角度α2为10°左右。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2。采用半园弧的形式,凸于棒体1的两侧园弧半径R2为42.5mm,R3为33.5mm,R4为22mm,顶部倒角半径R5为16mm,R6为8mm,顶部与下部园弧之间以直线平滑连接。所述凸于棒体部分的宽度A3为51mm,A4为37mm。所述凸部分的长度B1为53mm。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降低皮结、皮圈及打梭棒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周期,而且由于可以使击梭力保持水平方向,减少了飞梭现象的发生,使投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贤,未经王德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行式植物纤维脱胶机
- 下一篇:两用滑体水位计探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