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运动性颈托器无效
申请号: | 87208622 | 申请日: | 1987-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62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生;王易虎;孙木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建生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委军工专利 | 代理人: | 王以化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第四***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性颈托器 | ||
本实用新型是颈椎病矫形或康复用的器械。
在现有技术中,日本专利文献公开了昭53-37509,昭53-11158关于牵引颈椎的器械,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在医疗器械中有固定用颈椎托架。在国内医疗器械商业市场中没有销售过运动性颈托器。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运用人体生物力学及中医学“动静结合”的原理,设计一种具有动与静双重特征,能有效地放松颈部伸肌,恢复头颈活动功能,并且操作简便,可在家中自行医疗或作为颈椎病矫形康复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由下颌托架、支承管、球形关节、底座外壳和底座盖等部件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附图所示:
图1表示运动性颈托器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表示图1中的弹性垫1主视示意图。
图3表示下颌托片2的侧视示意图。
图4表示图1不带底座盖12的A向示意图。
图5表示另一种运动性颈托器,主视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表示图5中的A向示意图。
参见图1,在下颌托架3上装有三个下颌托片2,其两端的下颌托片的底部分别装有调整螺帽和螺钉4,中间的下颌托片只装有螺钉,旋入下颌托架3的中部。在三个下颌托片2上装上弹性垫1。弹性垫1的中下部缝制有尼龙搭扣15(图2),与中间的下颌托架粘结的尼龙搭扣16(图3)接合。下颌托架3的下面装有调整螺帽5和螺丝杆6,螺丝杆6旋入支承管7内。支承管7的下端制有球形关节8,把球形关节8装入底座外壳9内,托片10插入底座外壳9的小长方孔内,装上螺钉13和螺帽14,再用四个螺钉11装上底座盖12。
图2的弹性垫1由泡沫塑料,外面用棉织物包裹缝上而制成,下而缝上尼龙搭扣15。
图3是下颌托片2,其内圆弧底部粘结上尼龙搭扣16。两侧的下颌支片2不粘结尼龙搭扣。
图4表示底座外壳9上制有四个通孔17。
图5表示另一种运动性颈托器,球形关节8装入底座外壳20内,装入球形托体21,再装入偏心体22,轴23(与偏心体22成一体)和调整螺帽24,最后装上底座盖25。旋转螺帽24可控制球形关节8的摆动松紧度。下颌托架19如同图1也装有螺丝杆6,旋入支承管7内,下颌托架19上面粘上弹性垫18。下颌托架19由薄型金属材料制成,可根据下颌大小弯曲。
图6中底座盖25钻有6个孔,装有6个埋头螺钉26。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经过临床试验,与现有技术比较,用于颈椎病患者,具有加速康复、简便实用、易于推广等特点,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颈部创伤及手术后的康复期以及由颈椎痛引起病症,也可成为保护颈椎、维护视力的保健工具。应用效果观察结果:有效率达96.7%,有效标准:颈部疼病、手臂麻木及头昏、眩晕等症状减轻、颈部活动功能有改善或恢复正常,用托后颈部有轻松、舒适感。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是:可制成如图1的结构,又可制成图5的结构。使用时,用调整螺帽5向上调节至适当高度,即保持眼睛与书面距离约33公分。根据患者下颌发育的差异调整两侧的下颌托片2的螺帽和螺钉4,使三个下颌托片牢靠的支持住下颌骨的三个着力点,或者按图5把下颌放在弹性垫18上。然后,把底座外壳9上的螺帽14(图1)或螺帽24(图5)调整到足以使球形关节8可前后左右自由摆动的程度。在球形关节的带动下人的头部可沿着各个轴位方向自由运动(包括头部屈伸、侧屈、旋转、绕环)。这是在无负荷的情况下完成的,颈部伸肌肌张力较小,颈椎关节的活动比较充分,颈部感到十分轻松。通常每天运动2~3次,每次10~15分钟(以颈部感到轻松为宜)。也可安排在书写中进行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建生,未经郭建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