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推挤式双夹自锁舰船系缆器无效
申请号: | 87208720 | 申请日: | 1987-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72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21/00 | 分类号: | B63B2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蒋文彦 |
地址: | 天津市塘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挤 式双夹 舰船 系缆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舰船系泊用具制造技术领域。
舰船在海上停泊、待机、避风或进行其它作业时,往往需要在水鼓(又称系船浮筒)上系留。而以往舰船进行系缆作业时,一般是作业人员乘舢舨靠近水鼓,或是作业人员下海游泳接近并爬上水鼓,再进行系缆。在风浪稍大时,舢舨难以靠近水鼓,系缆作业很困难,也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如果系不住缆绳,还将直接危及舰船的安全。
为解决往水鼓系船环上系缆的问题,苏联海军于1982年发明了一种系缆设备,发明证书号码是854802,苏联俄文版《海军文集》杂志1983年第2期和中国中文版《海军杂志》1983年第11期对此做了介绍。这种引导系缆的设备形如挽钩,使用较方便,但不易解脱。1984年第11期苏联俄文版《海军文集》杂志又公开了一种系缆梭。它由U形叉、直角形杠杆、活动钩和弹簧等构成。该系缆梭的直角形杠杆由单片制成,难以保持自身的平衡,它与活动钩衔接时,容易发生误差而脱钩,造成系缆失败。据报导,苏联海军黑海舰队从1978年起开始采用这种系缆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挤式双夹自锁舰船系缆器,它能快速准确地往水鼓系船环上实施系缆,而且成功率高。通过国际联机检索查新,尚未发现符合本发明技术要求的专利或非专利文献报导。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Y形叉联接在4-5米长的撑杆顶端,作业人员不用乘舢舨或下海。在舰船上可手握撑杆,将Y形叉头对准并插入水鼓上的系船环内,靠推挤作用将力传给L形双夹导向带缆片,带缆片旋转100°,将引缆传递给自动闭锁器,在弹簧片的作用下,自动闭锁器开启并钩住引缆,当向后抽拉Y形叉时,便完成了向水鼓系船环上系引缆的任务。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一、推挤式双夹自锁舰船系缆器系缆准备示意图。
图二、推挤式双夹自锁舰船系缆器插入系船环示意图。
图三、推挤式双夹自锁舰船系缆器引缆示意图。
参照图一和图二,一个具有良好机械强度的轻质金属或非金属撑杆(1),联结在Y形叉(2)的顶端,Y形叉的双臂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物理机械性能良好。L形双夹导向带缆片(3)由形状相同的两个金属片组合而成,机械强度好,小轴(4)将它固定于Y形叉(2)一个臂的前端,限位器(5)位于两个金属片的夹缝中,引缆(6)套挂在带缆片(3)顶端的半园形缆槽中,自动闭锁器(7)由硬质金属或非金属板制成,前端呈45°角,稍下方有一个园形钩槽,以便能自动钩住L形双夹导向带缆片(3)传递过来的引缆并实施闭锁。使其不易滑脱。自动闭锁器的末端用小轴(12)固定在Y形叉(2)另一个臂上,可以在叉臂内侧方向28°范围内活动,尾部有限位器(8)。弹簧片(9)由高强度弹簧钢制成。一端固定于Y形叉(2)的臂上,另一端紧扣在自动闭锁器(7)上,其作用是使自动闭锁器保持闭锁状态。Y形叉内侧的推挤块(10)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作用是当Y形叉插进系船环(13)时,它与L形双夹导向带缆片的尾部共同形成推挤态势,迫使L形双夹导向带缆片旋转而改变方向与自动闭锁器衔接,致使闭锁器动作,将引缆自动锁住。护圈(11)是为保护引缆而设。
按上述结构部件制成的推挤式双夹自锁舰船系缆器,在4-5级风浪中作业人员不必下海便可用其实施系引缆,而且效果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勤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