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带铜宫形器无效
申请号: | 87208919 | 申请日: | 198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919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F5/47 | 分类号: | A61F5/47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立荣 |
地址: | 四川省重***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铜宫形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女性用避孕用具中的一种子宫内避孕器具。
国内外有关宫内避孕器带铜的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最初临床试用多采用0.2毫米细直径的铜丝緾绕在避孕器表面,但经宫腔液浸泡后易发生铜剥脱与断裂,影响避孕效果。并且铜丝折断后形成的锐利丝尾还易于引起子宫穿孔。近年来,改用铜套或用0.35毫米粗直径的铜丝置于避孕器表面,经临床使用分析,可使铜的释放年限持续10年以上。目前国际上最具有代表性的Tcu-220C型宫内避孕器,在延长铜的释放年限,减少带器妊娠方面有一定突破,使用一年后的续用率可达83.8%。但是铜丝、铜套易被腐蚀后碎裂或折断的现象,仍无法消除。国内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推广使用的不锈钢丝螺旋形金属圆环,目前占国内各种避孕方法的50%,占世界使用宫内避孕器的73%。为了降低其不锈钢丝螺旋形金属圆环的带器妊娠率,上海于一九七四年在不锈钢丝螺旋形弹簧内加入一段0.2毫米细直径的螺旋铜丝后,再弯制成金属圆环经热处理定型。由于铜的熔点较低,在不锈钢丝螺旋形金属圆环高温定型时易氧化,因此经临床试用,仍然易于早期断裂剥脱;其金属圆环的脱落率(使用一年时检查)反而比不带铜的12.48%进一步升到15.98%。
鉴于上述国内外情况,尚需对子宫内避孕器具带铜继续加以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避孕效果明显的带铜宫形器。
其解决方案是:用不锈钢丝螺旋形金属圆环弯制成具有轻度内凹的三条凹边和弧状外凸的三个凸头的宫内避孕器,经热处理定形后,在其两侧横臂和单个腰身的螺旋弹簧丝孔内,分别安放圆柱形铜丝各两节
经临床应用上述结构的带铜宫形器1083例,不带铜的宫形器903例,通过使用一年时效果比较带铜宫形器的带妊娠率下降2.36%,脱落率下降0.37。这样,带铜宫形器每100名妇女(使用一年时检查的净累计续用率比不锈钢丝螺旋形金属圆环的82.05和不带铜宫形器的90.40%分别高出10.37%2.73%。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在1Cr18Ni9Ti不锈钢丝螺旋形金属圆环通过套在宫腔形状的金属模蕊上,装进模套嵌上镶块,扭紧上下盖板经过热处理定型成具有轻度内凹的三条凹边(1、3、5)和弧状外凸的三个凸头(2、4、6)后,用六节直径为1.15毫米的铜丝(7a和7b,8a和8b,9a和9b),按每日释放40~50微克、维持15年以上计算,分别在螺旋弹簧丝的三个凸头(2、4、6)间隙处用钳子略拨开一点,将剪好的铜丝逐节放入其横臂(7、8和腰身(9)的两侧的螺旋弹簧丝孔内,再用尖嘴钳夹紧螺旋间隙,使其恢复原有形状。其中,置入小号宫形器内的铜丝表面积为177平方毫米,置入大号宫形器内的铜丝表面积为200平方毫米。由于这种带铜方式保持了宫形器的自然形状和原有弹性,使其脱落率在国内外宫内避孕器中,仍然保持其指标最低的领先地位。又由于铜丝在宫腔内不直接接触子宫的内膜组织,其出血、疼痛、感染的付反应发生率较緾铜丝、套铜套在宫内避孕器的外表面为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未经重庆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