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旋臂山地犁无效
申请号: | 87208952 | 申请日: | 198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95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富源县科委 |
主分类号: | A01B3/26 | 分类号: | A01B3/26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曲靖地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永康,林学富 |
地址: |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地使用的,手扶拖拉机牵引的旋臂山地犁。
山区土地坡度大、地块小,不具备大型农机作业条件。目前山区使用的IB型双铧犁,前后犁刀呈三角形,两根臂直接同梁架连接,利用一个固定在梁架上的螺杆带动旋臂绕其同梁架连接处的螺栓上、下摆动,即利用旋臂偏离水平方向的角度大小来调节耕深。这种结构旋臂摆动大,耕深难于控制,耕作质量差,效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手扶拖拉机牵引的带有尾轮,耕深稳定的旋臂山地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一个尾轮支撑着梁架,尾轮的支架上设置了不可升降犁体的升降装置及座椅。架上装有前犁刀和后犁刀,前犁刀、后犁刀均为凿形。梁架的前端装有两根平行的旋臂及旋臂调节板,调节板上开有定位槽。两根平行旋臂的前端与牵引板相连接。一根旋臂上装有旋臂转动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支座、定位板、防止定位板翻转的定位框,定位板紧压弹簧,调节手柄等。梁架和旋臂皆为空心柱体,牵引板上设有连接挂钩和止头螺丝。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轻巧。造价低,操作方便,旋臂位置一经固定,不易摆动,耕深容易控制,耕作效率高,质量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装置局部构造图。
梁架(16)前端为“匚”形,上面焊接有调节板(7),调节板(7)的前端作成弧形,并开有定位槽。可以转动的两根平行旋臂(20),其两端分别通过螺栓与调节板(7)及牵引板(1)活动连接,旋臂(20)可以绕其连接螺栓作水平转动。为固定及调节其转动角度,在一根旋臂上焊有调节支座(4)、定位框(21)。焊接有调节手柄(10)的旋臂定位板(6)及紧压弹簧(5),用螺栓活动连接在调节支座(4)上。通过提起调节手柄(10),转动旋臂(20)到所需角度,把定位板(6)卡进调节板(7)的定位槽中。定位框(21)是限制定位板(6)的活动范围,防止其翻转,紧压弹簧(5)则起到把定位板压紧在定位槽中的作用;其一个弹片固定在定位框(21)上,另一个弹片固定在旋臂定位板(6)上。牵引板(1)上设有与拖拉机相连接的挂钩(2);为防止旋臂(20)绕牵引板(1)上的连接螺栓转动,装有两枚止头螺钉(3),必要时可将其旋紧。调节板(7)后的梁架(16)上有一根与其在水平方向内垂直的横梁(19);前犁刀(18)及其支架(17),升降螺杆(9)等部件,用四枚螺栓(8)紧固在横梁(19)上。通过升降螺杆(9)可以使前犁刀(18)上下移动,调节其耕深,后犁刀(15)装在梁架(16)尾端,其支架(14)与梁架(16)成一体。梁架(16)的尾端还装有尾轮(12),座椅(11)和犁体升降螺杆(13),通过调节犁体升降螺杆(13)可调节整个犁体升降,进一步保证耕深的稳定性。
旋臂山地犁通过连接挂钩(2),由手扶拖拉机牵引。操作者先通过调升降螺杆(13),将整个犁体降到适当位置,提起调节手柄(10),让旋臂转到需要的位置,固定下来;下压调节手柄(10),定位板(6)就卡进调节板(7)的相应定位槽中。旋臂就不会再转动,此时,拖拉机一次耕地的宽度也就确定下来了。再通过螺杆(9)将前犁耕深适当调节,即可正常耕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富源县科委,未经云南省富源县科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