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电控模具印花辊筒冲击雕刻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09286 | 申请日: | 1987-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928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1-27 |
发明(设计)人: | 顾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印染厂 |
主分类号: | B23H9/06 | 分类号: | B23H9/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杨秉利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印花 冲击 雕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印花辊筒雕刻装置,特别是一种适于雕刻密集、精细花纹的电控模具印花辊筒冲击雕刻装置。
在花布图案中,多以点、线、面形式构成,利用变化,如:干笔、毛爪、匀纹、实块、线条等组成各种花纹图案。在雕刻这些花纹时,目前一般采用缩小雕刻、照像雕刻和电子传真切削法雕刻。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的电控模具印花辊筒冲击雕刻装置。由其雕刻的印花辊筒,改变了以往花布图案的表现形式,它由各种不同形状的模具痕迹表现点、线、面组成花型。该装置不但可制作密集、精细、面积小、匀度要求高、难度大的几何钢芯图案,还可制作现有雕刻手段不能雕刻的图案,即由不同形状的模具敲击出地纹代替地色,衬托花型,产生多层次。又可敲击出花型,代替块面,产生一些特殊风格,如:麻布、仿色织布等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由图像扫描系统、雕刻控制电路系统、机械传动机构、机架和雕刻头,增加一套带有模具用以冲击雕刻印花辊筒的电控头和控制电控头工作的点坑信号发生器组成电控模具印花辊筒冲击雕刻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采用由图像扫描系统对花稿进行扫描产生的图像信号和点坑信号发生器发出的点坑信号一起送入雕刻控制电路系统控制电控头的模具对辊筒进行冲击雕刻。电控头是由两组电磁回路和模具组成。在雕刻控制电路系统的控制下,两组电磁回路的吸引线圈交替通电,产生磁场,使电控头中的活动衔铁往复运动,带动模具对印花辊筒产生敲击动作,由模具痕迹形成花纹图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控模具印花辊筒冲击雕刻装置,工作效率高,雕刻一只印花辊筒只需一至两天即可完成。在一些可比的花型中,功效比钢芯雕刻提高数十倍,而且雕刻匀度好、无接头。另外模具易于制做、成本低。特别是为图案设计工作者开拓了设计思路,可以设计并雕刻出现有雕刻手段无法雕刻的图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既可在现有电子雕刻机上加以改进而成,还可设计成由微机控制的专用单机,丰富了雕刻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电控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控头模具敲击到印花辊筒上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电控头有四块山形衔铁,两块分别为上固定衔铁〔1〕和下固定衔铁〔15〕。中间两块连为一体为活动衔铁〔14〕。上下构成两个磁回路,在上、下磁回路中各设一组吸引线圈,即上吸引线圈〔4〕和下吸引线圈〔6〕。活动衔铁〔14〕中间有一隔磁金属板〔5〕,用以防止两组电磁回路的相互干扰。活动衔铁〔14〕与一活动套〔13〕连为一体,可沿固定轴〔12〕上下运动。模具〔10〕装在模具套〔8〕中,由模具锁紧螺丝〔9〕紧固住。通过调节平行校正装置〔7〕,可使模具〔10〕敲击到印花辊筒〔11〕上时,受力均匀,敲出的模痕四周深浅一致,符合印制要求。当新更换的模具〔10〕紧锁在模具套〔8〕上时,会产生模具〔10〕与原样方向偏转一定角度,调节角度调节盘〔16〕,可使新敲击出的模痕符合原样要求。定位架〔2〕和消音胶块〔3〕是为减轻因活动衔铁〔14〕向上吸合时产生的噪音并起缓冲作用而设的。
电控头的模具〔10〕是重要的工作件,对模具〔10〕要求既易于制做,又要做到在模具〔10〕经热处理成型后具有一定的硬度、耐磨度和韧性。由于,一只印花辊筒〔11〕需敲击几十万次,硬度不够易秃顶,韧性不够易碎裂。模具〔10〕的工作端应做成锥体形状为宜,因为,模具〔10〕在敲击印花辊筒〔11〕时,印花辊筒〔11〕在不停地旋转,当模具〔10〕离开印花辊筒〔11〕时,其工作端锥面由大至小离开,恰好符合印花辊筒〔11〕旋转要求,避免产生拖尾。
本实用新型的点坑信号发生器发出的点坑信号是控制活动衔铁〔14〕往复动作的电信号。它是由主传动轴带动网盘在光电作用下产生的。网盘是在薄面材料(如硬纸板)上,根据点坑密度要求做上一定数量的透光区和非透光区制成的。工作时,光束照在转动的网盘上,通过透光区和非透光区,使光敏元件产生出变化的电信号,该信号再经微分型单稳态电路调制成符合时间要求的点坑信号。这是因为活动衔铁〔14〕上下活动距离较大往复时间较长,如果点坑信号变化时间短,会导致活动衔铁〔14〕在一端微动,不能正常工作;但是,点坑信号变化时间太长,会使模具〔10〕在印花辊筒〔11〕上,停留时间过长,出现拖尾变形,不符合雕刻要求。
参照图3,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印染厂,未经青岛印染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9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