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深度机油过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7209606 | 申请日: | 198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960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何福功;邓永和;翟士兴;李建杰;李齐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齐齐哈尔市滤芯厂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B01D35/02 |
代理公司: | 齐齐哈尔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东明 |
地址: |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度 机油 过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装置。专用于对各种污染度为四级以下的机油进行过滤。也可作为冲洗发动机内部的装置。
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机油过滤的技术是铜网过滤、纸质滤芯过滤、板式压滤。如凹板式压滤机、离心式过滤机、纸质滤油车等。这些设备所共有的缺点是:1.设备庞大,不能与发动机直接联接,动力消耗大,由于使用的是表面式滤清材料。故只能过滤大于20微米以上的机械杂质。且由于过滤过程纯属物理过程。不能降低污染油中的水份和酸值。2.各种发动机在“二保”期更换滤芯的同时。须将机油换掉。但由于现今没有一种简单小型、易掌握的过滤、净化装置。这部分机油的大部分被废弃、仍掉、造成了很大的能源浪费。3.均不能冲洗发动机油底壳。因而油底壳中原沉淀下来的机械杂质造成的污染现象严重存在。降低了机油的使用时间。4.另外,现在还未有清洗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好方法。曾用放掉旧机油,加入新机油,发动一段时间发动机再放掉这部分机油以达到清洗目的。这造成了很大浪费。现多采用周期性换油的办法。但也会使机油产生较快的衰败。从而缩短机油的使用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小型。可对应更换的机油进行过滤净化。从而改善机油中的水份、污染度、粘度、酸值使之成为能被再利用的机油的装置。并使该装置可用于发动底壳及润滑系统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成是粗滤器〔34〕的外壳是钢管〔8〕。钢管〔8〕内装有钻了许多孔的管〔15〕、管〔15〕外包有铜网〔12〕、钢管〔8〕上端有密封盖〔7〕。密封盖〔7〕中间有胶管接头〔6〕管〔15〕的下端与接手〔17〕相通。经胶管接头〔6〕进入粗滤器〔34〕的机油。在压力作用下,经过铜网〔12〕过滤进入管〔15〕。然后从管〔15〕下端的接手〔11〕排到管〔35〕内。在这个过程中较大粒度的机械杂质砂砾被剔除。从粗滤器〔34〕排出的机油经管〔35〕进入油泵〔25〕。其作用是保证进入滤芯和返回油箱有足够的压力。从油泵〔25〕出口排出的机油经管〔37〕进入加热室〔14〕。加热室〔14〕是焊在钢管〔5〕上的钢板〔11〕组成的箱体。其内装有加热件〔33〕使机油加热是为降低机油粘度。并使油与积等杂质易分离。加热室〔14〕与精滤器〔2〕间有一隔板〔9〕。隔板〔9〕与钢管〔5〕之间有用于机油通过的间断间隙〔10〕。精滤器〔2〕钢管〔5〕上端用密封盖〔30〕压紧。钢管〔5〕内装有钻了许多孔的管〔1〕。管〔1〕外包有铜网〔3〕、铜网〔3〕外又套有锯沫滤芯〔4〕。从加热室〔14〕进入锯沫滤芯〔4〕与钢管〔5〕之间缝隙的机油,在压力作用下强制进入锯沫滤芯〔4〕该滤芯为深度滤芯,且制作工艺上采用水玻璃为粘合剂〔为碱性物质)。因此可滤除2微米以上的全部杂质和中和掉在机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部分有机酸。同时,由于机油多次循环,中和时产生的水和机油中原有的水份也被锯沫滤芯〔4〕吸收。管〔1〕的下端通过管〔38〕与中和器〔32〕相通,经锯沫滤芯〔4〕和铜网〔3〕过滤的机油。由管〔1〕上钻的孔流入,经管〔33〕从中和器〔32〕的下端流进中和器〔32〕,中和器〔32〕的结构与粗滤器〔34〕相同。只是中和器〔32〕空心室中填有泡花碱,用于中和油中的全部有机酸。整个过滤过程是个强制循环过程。这种强制性的循环会将发动机内部污物冲洗出来。而被滤除。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就在于可滤除被污染油中2微米以上的各种杂质降低酸值、水份;改善机油的粘度。减少污染等级,回收机油60-70%。且该装置动力小,结构紧凑、便于携带、操作容易,过滤速度快,可同发动机直接联接,清洗发动机底壳和润滑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简图;
图2是图1A-A剖示视图。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齐齐哈尔市滤芯厂,未经齐齐哈尔市滤芯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9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