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反体双身船无效
申请号: | 87209963 | 申请日: | 198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99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谢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1/12 | 分类号: | B63B1/12;B63H25/42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解 |
地址: | 四川省重***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体双身船 | ||
本实用新型“反体双身船”适用于需要甲板面积大,稳性好,操纵灵活的各种自航式船舶。
现有的各种双体船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1、螺旋桨置于船尾,且距船体甚近,因此在航行时由于螺旋桨与船体间的交互作用,使推进系数较螺旋桨在敞水中工作的效率为低。
2、因螺旋桨置于船尾,致使水流在船尾速度增加,压力降低,而产生了附加形状阻力。
3、在高速航行时往往要兴起波浪,尤其是在江河航行与非机动小船相遇时,往往要减速避让,给航行时间及营运之经济效果造成损失。
4、船首线型尖瘦,船尾线型丰满,因之沿江下行要停靠码头时需调头逆水停靠,既费时间,又给操纵带来麻烦。
5、主要靠舵来控制航向,但舵的效应随速度降低而减弱。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要解决或改善上述诸方面的问题,即提高推进系数,减少兴波,减少形状阻力,沿江河下驶时可顺水停靠码头,提高船舶的机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总体布置如图1、图2、图3所示。
船身由两片体(1)组成,通过上层建筑(2)将其联接,与通常所见之双体船相同。但每一片体(1)不对称,水平剖面近似机翼形,外侧平直。
两片体(1)间在船中部设有导管(4),内设对转螺旋桨(5),导管(4)由支架(6)与两片体(1)联接,支架(6)断面呈机翼形(图3中之A-A剖面),支架的一端延伸到导管内(7)与螺旋桨轴联接,在导管(4)前端安装有导流片(8)。
在两片体(1)之首部及尾部设有侧推器(9),视具体要求,侧推器可为二个或四个。
动力装置的布置如图4所示,用柴油机(10)通过减速箱(11)及伞齿轮(13)带动导管(4)中之螺旋浆(5),推力轴承(14)设在导管(4)中螺旋浆(5)之轴线上。
根据情况可将螺旋浆,推力轴承,伞齿轮的相对位置有所变动,图4仅为基本原理示意。
每个侧推器分别由独立的电机带动,与现有船舶上的侧推器传动方式相同。
以上只是概述了本实用新型与现行船舶主要区别处,其他与现有船舶相同之处不再详述,应理解为与现有船舶通常采用之技术无异。
本实用新型之优越性在于:
1、推进效率有所提高:
本实用新型将螺旋浆置于两片体间船中部,与船体间的距离较大,可避免与船体之干扰,使螺旋浆之工作条件有所改善,推进系数得以提高。
螺旋浆置于两片体间之最窄部位,水流速度之最大处,使螺旋浆、盘面流速加大,螺旋浆的效率得以提高。
设置导管及对转螺旋浆均可提高推进系数。
在导管前端安装导流片,可使水流更均匀进入螺旋浆盘面,不但可防止因来流不均造成之效率下降,同时也可防止水面漂浮物损伤螺旋浆。
双体船在航行时两片体间水面不会降低,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航行时导管内可充满水,螺旋浆不会露出水面。
2、航行时兴波小:
本实用新型除具有通常双体船高速航行时总阻力较低之特点外,由于两舷外侧平直,因此外侧兴波可减至最小,在采用了对转螺旋浆之后,尾流的旋涡大为减小,可使航行时兴波减小到最低程度,在江河航行时对非机动小船造成之危险大大减少,遇非机动小船时亦不必减速,营运之经济性得以提高。
3、形状阻力有所减少:
由图2可见,水流经螺旋浆加速后,流向船尾时,由于水流通道呈扩散形,使船尾流速得以减小,压力得以适当升高,因之形状阻力较螺旋浆置于船尾之船有所减小。
4、操纵性特别好:
由于采用了侧推器以代替舵,本船可以原地廻转,左右平移及作任何S形的机动,在低速或主机停车时亦可操纵自如,在避碰,狭窄航道航行及靠离码头时可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由于两片体水平面首尾线型近似,螺旋浆又置于船中的纵轴线上,故倒车性能极佳。
由于两片体水平面首尾线型近似,故沿江河下水航行需停靠码头时不必调头,可顺水停靠。借助侧推器之作用,在水流较急的地方亦可船头对岸停靠,不会因水流方向与舷侧垂直而受影响。
为了更清楚的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特附图于后。
图1为反体双身船平面示意图。
其中:1——片体
2——上层建筑
3——船首方向
图2为水线以下部份平面示意图,图中A-A系导管前端导流片布置示意图。
其中:4——导管
5——对转螺旋浆
6——支架
7——在导管内之支架
8——导流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9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气管导管固定器
- 下一篇:柔道、摔跤对练模拟自动复位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