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卧式车床床身结构系统无效
申请号: | 87210005.7 | 申请日: | 1987-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78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曹愭;杜德桢;戴德沛;张升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机床厂;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B17/00 | 分类号: | B23B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车床 床身 结构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车床的床身系统,特别是具有高刚度和良好的铸造工艺性的卧式车床的床身系统。
卧式车床的床身系统,一般由床身(1)和前床脚箱(2)、后床脚箱(3)组成。卧式车床的车头箱、进给箱、挂轮箱和尾座等主要部件,都固定在床身(1)上或者以床身(1)作为支承。而卧式车床的溜板箱带动床鞍和刀架,沿床身(1)的导轨移动,实现纵向进给运动。因此,要保证卧式车床有高的工作精度,就要求床身(1)具有较高的刚度。
就申请人所知,要提高卧式车床床身的刚度,可以有多种方法。其中,采用加筋措施,是常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卧式车床的床身截面,多数是矩形截面。为提高床身刚度,通常的做法是,在床身内加上菱形加强筋或“冂”形加强筋。使用菱形加强筋,虽然能得到较高的床身刚度,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床身铸造工艺性较差;而使用“冂”形加强筋的结果,床身刚度提高不大,仍限制了卧式车床工作精度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卧式车床床身结构系统,它能提高床身系统的刚度,提高卧式车床的工作精度,同时使床身有较好的铸造工艺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床身(1)的横截面(见图2)在导轨(7、8)以下的截面形状,设计成斜梯形,以提高床身(1)的抗变形能力;加大床身(1)同前床脚箱(2)、后床脚箱(3)的结合面积;使用全封闭的前床脚箱(2)和后床脚箱(3),从而提高了整个床身系统的刚度。同时斜梯形截面床身的铸造工艺性,优于使用菱形加筋的矩形截面床身的铸造工艺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给出。
图1是床身系统示意图。
床身(1)使用了斜梯形横截面设计(见图2)前床脚箱(2)、后床脚箱(3)同床身(1)的结合面是矩形平面。为增大接触刚度,L1应大于660毫米,L3应大于420毫米。床身(1)同各床脚箱之间,由螺栓(4)联结。(图1中未表示)
图2是床身(1)沿A-A位置的剖视图。
B1是床身(1)的导轨宽度。导轨较宽,能改善卧式车床床鞍——刀架系统的运动精度和切削精度。在本实施例中,B1大于390毫米。导轨(7)下面的床身壁,垂直于床身(1)同床脚箱(2)的结合面,而导轨(8)下面的床身壁,同该结合面的夹角小于90°。床身(1)同前床脚箱(2)用螺栓(4)联结。为提高接触刚度,结合宽度B2应大于400毫米。
前床脚箱(2)是一个全封闭的箱体。图3显示的,是该箱体的一个剖视图。前床脚箱(2)的长度L2,应大于790毫米。
图4显示的,是后床脚箱(3)的一个剖视图。后床脚箱(3)的长度L4,应大于460毫米。后床脚箱(3)是一个全封闭的箱体。
申请人曾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加工长度为750毫米至5000毫米的卧式车床,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图5所表示的,是加工长度为5000毫米的卧式车床实施例。图中,增加了中床脚箱(5)和(6),目的是加强床身(1)的刚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只对卧式车床的床身横截面形状和床脚箱结构作了改进,因此,特别便于车床制造厂采用。
附图说明:
图1:床身系统示意图
1——床身 2——前床脚箱
3——后床脚箱
图2:床身(1)沿A-A位置的剖视图
4——螺栓 7——导轨
8——导轨
图3:前床脚箱(2)的一个剖视图
图4:后床脚箱(3)的一个剖视图
图5:加工长度为5000毫米卧式车床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机床厂;西安交通大学,未经云南机床厂;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0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