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推开锁、套孔式闭锁机构的防撬自行车锁无效
申请号: | 87210098.7 | 申请日: | 1987-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0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纪新;宋海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纪新 |
主分类号: | E05B71/00 | 分类号: | E05B7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安徽省合肥市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锁 套孔式 闭锁 机构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推开锁和整体套孔式闭锁机构的防撬自行车锁。
现有技术条件下的自行车锁,通过锁芯旋转带动闭锁机构动作,实现开锁。由于其锁芯和锁闸是分开的,当锁底板被撬开后很容易拨动锁闸板,使其开锁,因而限制了现有技术条件下自行车锁防撬功能的提高。目前,也出现了一些特殊结构的防撬自行车锁,但这类自行车锁的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普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不增加自行车锁的复杂程度和成本的前提下,改进自行车锁的闭锁机构和开锁方式,使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锁具有开锁省力和可靠的防撬功能,并且锁头能不同角度斜置。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解决的:1.采取前推开锁方式,2.采用整体套孔式闭锁机构。
图一是实用新型的总图。
图二是图一的“A-A”剖视图。
图三、图四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套孔式闭锁机构的剖面图。
现结合图一、图二、图三和图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参见图一)锁芯(16)、锁头(15)、锁前壳(9)、板手(18)、锁后壳(8)、铆钉(19)、锁环(7)和中心空心铆钉(20)组成。
本实用新型闭锁时的工作原理(参见图三)是:当锁环(7)在板手的带动下向下运动,锁环闸口(5)到达锁闸板(3)套孔处时,锁闸板(3)在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立即卡入锁环闸口(5),此时,锁芯(16)亦被上弹子(13)卡住,不能轴向运动,实现闭锁。
本实用新型开锁时的工作原理(参见图四、编号与图三相同)是:当钥匙插入锁孔(17)时,由钥匙齿顶起下弹子(14)和上弹子(13),同时,继续向前推钥匙,使锁芯(16)和锁闸板(3)一起向后轴向移动,当锁闸板(3)退出锁环闸口(5)时,锁环(7)在锁环回位弹簧(图中未反映)的作用下弹回,实现开锁。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独特的斜置式锁头(参见图二)。其主要作用是在不增加自行车锁的复杂程度的前提下,使锁头轴心线(E)与锁环轴心线相交,并使锁头轴心线(E)与锁环轴心线围成的平面(D)之间有一定的夹角(β),以便于钥匙的插入和拔出,使开锁方便省力。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自行车锁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防撬功能好,现有技术自行车锁在锁壳被撬开后,其分离式的闭锁机构很容易被拨开。而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整体套孔式闭锁机构,因此,在锁壳被撬开之后,仍然能良好闭锁,不会被拨开,因而具有极好的防撬功能。
2.开锁省力方便,现有技术自行车锁的锁头是正置的,即锁头轴心线与锁环轴心线所围成的平面垂直。钥匙的插入和拨出以及旋转开锁都不便利。本实用新型采用斜置锁头和前推开锁方式,使开锁方便省力。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各主要零件及部位的参数(参见图一):锁芯(16)、锁头(15)、锁前壳(9)、板手(18)、锁后壳(8)、铆钉(19)、锁环(7)、中心空心铆钉(20)以及(参见图三)定位弹子(1)、定位弹子槽(2)、锁闸板(3)、锁芯回位弹簧(4)、锁环闸口(5)、锁后壳闸板活动孔(6)、锁环(7)、锁后壳(8)、锁前壳(9)、定位弹子弹簧(10)、堵片(11)、弹子弹簧(12)、上弹子(13)、下弹子(14)、锁头(15)、锁芯(16)、锁孔(17)采用现有技术均可实现。
现结合图一、图二和图三介绍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中较关键的尺寸和角度。
本实用新型(参见图一)的内径(F)应大于90mm,同时锁壳开口(G)应大于45mm,以保证其顺利装上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参见图二)的锁头轴心线(E)与锁环轴心线围成的平面(D)之前的夹角(β),以70度-80度为好(推荐值)。
本实用新型(参见图三)的锁芯(16)向后运动的行程为5mm(推荐值),闭锁时,锁闸板(3)应卡入锁环闸口(5)3mm-4mm(推荐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纪新,未经张纪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0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