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多功能骨骼复位外固定器无效
申请号: | 87210101 | 申请日: | 198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0101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27 |
发明(设计)人: | 赵书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4 | 分类号: | A61F5/04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贾丽杰 |
地址: |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骨骼 复位 固定器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医疗器械的改进,确切讲是关于骨科治疗器械的改进设计。
目前,国内外所使用的骨骼外固定器大致有六种。有单侧架,双侧架,四边形架,半环形架和三角形架。这些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对复位的骨折起固定作用,有的也兼有复位功能,但其存在问题不少。简单架固定不稳定,复杂架质量重,体积大、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同时这些种类的外固定器使用部位也很局限,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矫正畸形的功能,为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了一种质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使用部位广范的骨骼复位外固定器,使其即借助于以往所用外固定器优点,又一改以往所用外固定器的缺点,从而达到了本设计即能矫形复位,又能可靠固定;即能矫正骨折侧方移位,又能矫正前后,左右成角畸形,同时还能适应骨质延长、缩短需要等多种功能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在以往外固定器所用的调节杆的基础上又增设了多根固定轴(4)及多个与调节杆和固定轴相联接的旋转臂(5),其中固定轴为八根,每根均为圆柱状结构,在轴的中下部有一圆台(6),以圆台为界其上部表面设有螺纹,並配有二个螺母(7)(8),纵向有一狭长孔(9),圆台下部轴端开有一个螺孔(10),以此通过螺钉(13)与旋转臂(5)固定,该旋转臂(5)也为8个,该旋转臂上设有空间垂直的二个孔(11)(12)其孔(12)为固定轴的插孔,另一孔(11)为调节杆穿孔,即:通过孔(11)(12)联接固定轴和调节杆,进而使旋转臂、固定轴、调节杆联为一复位外固定器的整体。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实用新型保证了固定针在三个平面,六个方向上的移动。同时也使不同距离,不同方向所穿的固定针都能被固定,从而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矫形,复位、骨质延、缩等多种功能的实现,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
附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固定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该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附图3为该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1、2,图中固定轴的长度可选择在50~60mm之间,轴径为φ10~15mm,图中(6)为设置在固定轴上的圆台,圆台直径为φ15~20mm,厚度为8~10mm,圆台位于轴的中下部,以圆台为界上部表面有螺纹,並配有二个螺母(7)(8),纵向开有一狭长孔(9),狭长孔的尺寸最好长为35~40mm,宽4~6mm,使用中当固定针插入狭长孔(9)内,依靠所配制的两个螺母旋转,使固定针在狭长孔(9)内上下移动,以此起到了矫正骨折侧方移位和矫正前后成角畸形的作用。圆台下部表面光滑,在下部轴端开有一M6螺孔(10);图中2的(11)(12)即为旋转臂上空间垂直的二个孔,其中孔(12)是为与固定轴联接所用,即:将固定轴圆台下部的光滑杆插入孔(12)内;然后通过其固定轴下端部的M6螺孔(10)用螺钉(13)固定;孔(11)是为与调节杆联接所用,即:将调节杆穿入孔(11)内,调节杆与孔(11)的配合采用动配合,即二者之间即可上下移动又可转动,然后依靠孔(11)顶部的螺钉(14)固定二者位置。参照附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调节杆是由相同长度的左、右套管(1)(2)分别与调整螺杆(3)两端依螺纹联接而成,调整螺杆(3)二端螺纹各为左螺纹、右螺纹,依靠调整螺杆(3)使左、右套管轴向移动,从而使调节杆产生伸、缩。通过每根调节杆分别穿入四个旋转臂,旋转臂又通过孔(12)与固定轴联接,而构成了复位外固定器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全部部件所用材质均可为轻金属材料、如:铝合金,等。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可以治疗四肢骨干骨折、肢体延长和膝内外翻畸形的矫正,以及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骨盆骨折等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