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流体失压保护阀无效
申请号: | 87210577 | 申请日: | 1987-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057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季振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振业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盘***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失压保护阀,该阀对气动系统、液压系统,燃气系统均有失压保护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作出之前,工矿企业中的气动系统在正常工作时,气源有时因某种原因停止供气(失压),整个气动系统就会停止工作;这时操作人员必须关断气源阀门,切断气源通路,否则气源再次供气(或称第二次供气),气动系统就会重新工作;而重新工作的气动系统不一定按予定的程序进行,因此气动系统自身会损坏;而气动系统的工作人员由于思想无准备,也会被气动系统所拖动的机构突然运动所碰伤。操作人员手动关断气源阀门不方便,操作人员也会失误忘记关断气源阀门,因此这种方法即不方便也不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制造一种气动系统失压后自动关断的气源阀门,自动切断第二次供气的气源通路。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膜片5安装在阀体2与阀盖7之间,膜片5与阀体2所围成的空间为心室14,阀杆9穿过膜片5的中心,并固定在膜片5上,阀杆9的上部穿出阀盖7;压簧10套在阀杆9上,安装在膜片5与阀盖7之间,喷咀接头1安装在阀体2的中心轴线上,输出接头4安装在阀体2的侧面,喷咀接头1和输出接头4的内孔均与心室14相通,阀杆9的下端与喷咀接头的上端组成阀口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本实用新型串接在气动系统供气管道上,即喷咀接头1接气源,输出接头4接供气管道。阀杆9在压簧10的作用下紧压在喷咀接头1上,将阀口15封住,气源输出的有压气体不能进入心室14,输出接头4无有压气体输出,气动系统不工作。拉动拉柄8,阀杆9,膜片5一起上移,阀口15打开,有压气体冲出阀口15进入心室14,由于有压气体对膜片5的推力大于压簧10的压力,膜片5和阀杆9一直保持上移状态,阀口15一直保持打开状态。有压气体不断经阀口15、心室14、输出接头4给气动系统供气,气动系统工作。如果气源停气,心室14中就不存在有压气体,膜片5及阀杆9在压簧10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封闭,阀口15。当气源再次供气时,由于喷咀接头1中的有压气体对阀杆9的推力小于压簧10向下的压力,阀口15继续被封住,有压气体不能进入心室14及输出接头4,气动系统不能工作。这样就保证了气动系统自身的安全和在该系统上工作的人员安全。如果气动系统用气量很大,而本实用新型的通径不能满足其流量要求,可在本实用新型后加一级流量放大元件,本实用新型的输出作该流量放大元件的控制信号。本实用新型还对液压系统和气动系统中任一部位突然破裂,造成液压油或有压气体大量外泄有保护作用。其工作原理是将本实用新型串接在供油或供气管道上,如系统中任一处破裂,液压油或有压气体就会大量外泄(失压),心室14中的压力就会有明显下降,液压油或有压气体对膜片5的推力也会明显减小,小于压簧10的压力时,膜片5及阀杆9向下移动关阀口15,这时液压油或有压气体就停止外泄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喷咀接头1或输出接头4处的流体压力大幅度下降(失压)时,膜片5及阀杆9都会下移关闭阀口15,切断输出接头4与喷咀接头1之间的通路;之后即使喷咀接头1处的压力恢复,阀口15仍然关闭。
本实用新型还能作气动系统(或液压系统)的手动二位二通换向阀,该阀具有记忆功能。其工作原理是:用手拉动拉柄8,阀口15打开,流体(气体或液体)冲出阀口15,进入心室14,由于流体对膜片5的推力大于压簧10的压力,膜片5及阀杆9保持上移状态,阀口15保持打开状态,即记忆了手拉拉柄8的启动指令;当用手压下拉柄8,膜片5及阀杆9下移关闭阀口15,心室14中的流体由于不断供给系统中各元件,其压力下降,对膜片5的推力下降,当小于压簧10向下的压力后,手离开拉柄8,由于压簧10压力,阀口15继续保持封闭,即记忆了手压拉柄8的关断指令。
另外还可以用电磁机构,气动机构或其它机构控制拉柄8或阀杆9上下运动,使本实用新型启动、关断自动化。
由于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工业燃气炉系统和家用燃气炉灶的安全保护阀和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振业,未经季振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0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