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内混式低压燃油喷嘴无效
申请号: | 87210596 | 申请日: | 198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05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务振;刘漱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务振;刘漱申 |
主分类号: | F23D11/38 | 分类号: | F23D11/38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佩德 |
地址: |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混式 低压 燃油 喷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燃油喷嘴,特别是一种可将燃油进行乳化和五级雾化的内混式低压燃油喷嘴。它适用于各种燃油工业炉窑,如锻造加热炉、热处理炉、玻璃陶瓷炉窑,以及各种燃油锅炉。
节约能源、净化环境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燃油系统中用于喷射重油、柴油的各种喷嘴,则是节能的关键,也就是说,喷嘴的结构决定了燃油的雾化效果,直接影响到油耗的多少。因此,为了节油人们不断地改进燃油喷嘴。到目前已有R型喷嘴、转杯型喷嘴、R型或RK型喷嘴、高压喷嘴等各具特色的燃油喷嘴。但是,这些燃油喷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燃油雾化粒径较大,不能充分燃烧,耗油多,易产生黑烟,污染环境;尽管有的喷嘴采用转动叶片式结构,通过离心力布料实现了3级或4级雾化,但由于结构复杂,适应能力差,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本发明者曾设计一种低压燃油喷嘴,力图通过旋转的叶轮,形成均匀的油、气混合物,再经多层次的空气冲击,进行雾化,达到减少雾化粒径的目的。可是这种旋转结构加工、安装较困难,容易出故障,影响喷嘴的正常使用。现有的喷嘴大多是外混式,即在喷嘴出口处和嘴外进行雾化,影响雾化效果和燃烧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混式低压燃油喷嘴,它不仅结构紧凑、操作维修方便,而且可使燃油进行乳化和五级雾化,显著提高燃油雾化效果,节省燃油,减少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喷嘴的芯体尾部两侧各有一横孔,分别进燃油和蒸汽,进油孔与油阀杆内腔连通,进蒸汽孔直通芯体内表面与油阀杆外表面之间形成的空腔。当燃油从芯体的进油孔进入油阀杆内腔后,沿内腔前端的斜孔喷入由油阀杆前部外圆周与芯体前部内表面围成的乳化室内。与此同时,蒸汽从芯体的进蒸汽孔进入芯体与油阀杆间的空腔,经空腔前端,沿油阀杆外表面的多条螺旋槽,形成旋流状喷入乳化室,把喷入乳化室的燃油进行乳化。被蒸汽乳化的燃油经过油阀杆前部端面与芯体前端面之间围成的缩扩式环缝,形成旋流的乳化油薄膜喷入雾化室,然后被进入外壳并形成高速旋流的空气,不断从芯体前端外表面凸起与内风套前端凸起形成的缩扩式环缝、内风套前端外表面凸起与外壳前部内表面凸起形成缩扩式的环缝、外壳前端与外风套前端形成的缩扩式环缝以及中风套前部的两排孔与外壳前部的两排孔相通的部分中喷出,使乳化油不断受到冲击,连续实现五级雾化。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蜗式空气通道的外壳,使压力空气由气路进入外壳后,形成旋流空气,再加上外壳内壁上多片螺旋形导风叶片的作用,可加快空气的旋流速度,所以在外壳中很容易形成高速旋流的空气。蒸汽通过油阀杆前部外表面螺旋槽进入乳化室,形成高速旋流搅动燃料油,使燃油充分乳化。各部件间形成的喷射旋流空气的环缝均为缩扩式,可提高旋流空气喷出的速度,增加油雾撞击的机会,减少燃油雾化粒径,使喷出的油雾分布均匀,燃烧稳定,不污染环境,这种喷嘴使用过程中不堵塞,可提高油嘴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蝶形螺母将后连杆与手轮压紧,利用与手柄联接一起的前、后连杆可同时调节第一级至第五级雾化空气流量和燃油流量,并实现空气和油的比例调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务振;刘漱申,未经张务振;刘漱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0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滑安全钻夹头
- 下一篇:矿井提升绞车的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