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殊锁紧机构的裸眼封隔器无效
申请号: | 87210993 | 申请日: | 198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099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石油工业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燕萍 |
地址: | 河北省任丘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殊 机构 裸眼封隔器 | ||
本实用新型是用于油田裸眼井分层工艺措施的井下封隔器。
裸眼封隔器是裸眼井分层工艺必不可少的封隔工具。国外仅美国莱因斯公司研制和生产。该公司生产的裸眼封隔器均采用左旋梯形扣锁紧接头,防止胶筒与中心管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必须旋转管柱才能解封,操作难度大。国内新研制的裸眼封隔器,虽然是上提解封,但中心管与胶筒之间为浮动密封状态。由于浮动密封距(即解封距)有限,因此封隔器工作中,必须严格控制管柱的温度和压力变化。这对于高压酸化等挤注作业,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此外,为了保证封隔器在井下安全工作,尤其是对封隔器以上层段进行挤注作业(例如酸化)时,必须考虑可能由于地层掉落砂石而造成封隔器不能起出的问题。因此要尽可能靠近封隔器胶筒设置循环洗井开关。这对用于裸眼井酸化的封隔器尤为重要。鉴于目前国内外裸眼封隔器本身均不带循环洗井开关,因而使用时必须在封隔器上方另装一个循环洗井开关。这样使循环孔距胶筒高达1~1.4米。由于这样大一段井筒积砂事实上不能被冲洗出,因此仍然不能确保封隔器的安全起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裸眼封隔器。不增加实施程序,不旋转管柱解封封隔器;不会因管柱受温度和压力变化造成的移动而解封;防止可能由于地层掉落砂石造成封隔器不能安全起出。提高封隔器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设计了一个特殊锁紧机构,使封隔器工作时,胶筒与中心管处于锁紧状态;尽可能靠近封隔器胶筒,设置了循环洗井开关,封隔器解封时自动打开,可进行洗井;封隔器解封不需旋转管柱,操作方便。其结构特征从附图可以看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图上段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图下段
图2是特殊锁紧机构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通过图1、图1a、图2、图3可见,中心管(19)上紧接着锁紧接头(8),三个锁块(7)分别位于锁紧接头(8)上的三个锁孔(8A)内。衬套(6)依靠剪钉(2)固定在锁紧接头(8)上。衬套(6)上和锁紧接头(8)内径尺寸相同的外圆周面迫使锁块(7)向外突出。锁块(7)突出部分的上沿台阶为45°斜面,锁套(9)与阀座(15)和胶筒(20)相连,并依靠其45°斜面(9A)悬挂在锁块(7)的斜面台阶上,使胶筒(20)与中心管(19)锁在一起。以保证封隔器工作时,不会因管柱受温度和压力变化造成的移动而解封。
在锁紧接头(8)的下部,有四个φ30毫米循环孔(8B)。滤环(16)依靠剪钉(11)固定在锁紧接头(8)的外圆周上,遮盖了四个循环孔。上提管柱解封时,可自动打开。循环孔(8B)至胶筒(20)的最大距离仅为0.25米,因此可保证冲洗净胶筒(20)上部的全部沉沙,利于封隔器的安全起出。
具体实施:
(一)座封:
向油管内施加液压,高压液体通过滤环(10),进入封隔器座封闭区,顶开密闭阀(16),进入胶筒(20)的内腔,使胶筒膨胀紧贴井壁,从而封隔了油管和井筒之间的环形空间。
(二)解封:
从油管投入相应尺寸球棒,座于衬套(6)上。向油管内施加液压,剪断剪钉(2),衬套(6)下落,被锁紧接头(8)限位内台阶(8C)所限止,保证衬套(6)上的环形凹槽与锁块(7)相对,为上提管柱解封作好准备。
解封时,上提管柱,锁块(7),被锁套(9)的45°斜面推向衬套(6)的凹槽。锁紧接头(8)随着中心管(19)的上提被拉出锁套(9),中心管上的上下卸压槽分别上移至密闭阀(16)和浮动密封接头(25)处。胶筒(20)内腔的高压液体随之泄出,胶筒收缩,封隔器解封。
(三)循环洗井:
上提管柱解封同时,滤环(10)随同锁紧接头(8)上行至锁套(9)上的内台阶(9A)处。由于胶筒的重量和胶筒与井壁的摩擦力,剪断剪钉(11),滤环(10)随之下落,打开循环孔(8A),并随着锁紧接头(8)的继续上行,循环孔(8A)露出锁套(9),即可进行循环洗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未经华北石油管理局采油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